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民国投机者>第八节 黄河南岸的曙光 一

战争在改造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习惯胜利的军队和习惯失败的军队,将领和士兵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胜利者总是轻视对手的实力,失败者总是高估敌人的强大,古今中外莫不如是。/.qΒ5.c0m\\前世一个大队的日军敢追着一个军的中**队跑,一个排的解放军敢攻击一个团的国民党军,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行为。

在一年以前让廖磊采取这样的伏击行动,那是不可想象的,可一年后他不仅这样干了,而且还是主动干的,说穿了其实就是胜利带来的不同思想。在寿县他击败了藤田进,在淮南再度击败藤田进,连续的胜利让他有勇气采取主动攻击行动,结果倒霉的藤田进第三次败在他手下。

李延年的第二军和桂系精锐第七军如两只雌伏已久的猎豹从山林中呼啸而出,凶狠的扑在藤田进疲倦的躯体上,撕下一块块带血的肉。

刹那间,寂静的山野变成血肉横飞的战场,炮声不绝于耳,枪声如织,呐喊声传遍整个双头山。

面对狂涌而出的中**队,藤田进在最初的慌乱之后,恢复镇静,他不惧怕被伏击,相反认为这是个机会,一举击溃津浦路南段中**队的机会。

第三师团不愧是日军精锐,军官战斗经验十分丰富,迅速稳定部队,向两侧山头的中**队还击。先头部队第五旅团首先顶住第二军的攻击,护卫在师团部的二十九旅团随即向两侧山头发起进攻,只用了一个冲锋就拿下两个山头,但日军的攻势也就到此为止。

第七军以一七零师和一七一师缠住二十九旅团争夺两个山头,以一七二师向第五旅团和二十九旅团的结合部发起猛攻,试图割裂日军。

但在日军队列最后的辎重部队却受到四十八军和九十二军的沉重打击,辎重部队的战斗力本就比野战部队差很多,在中**队猛烈的攻势下,部队苦苦支撑,轻重兵联队很快被打垮,联队长冈本中佐战死,工兵联队金井满重伤,重炮悉数被毁。藤田进被迫将骑兵联队回调增援,但骑兵在山野间威力大降,遭到中**队的火力杀伤,伤亡惨重,藤田进被迫再度从二十九旅团抽调一个大队增援,日军陷入全面被动。

激战持续了整整三天,藤田进始终无法摆脱被动,部队被围困在方圆五里的两座山峰之间,中**队牢牢掌握着主动权,日军在饥寒交迫中苦苦坚持。

藤田进被围的消息传到南京,畑俊六惊怒交加,他没想到中**队居然敢在离南京如此近的地方围歼日军主力师团,他不能坐视第三师团被歼灭,也不能坐视津浦路被中**队切断的后果,于是顾不得再管七十五军周喦,命令第三师团解围,又担心111旅团兵力不足,又从前线紧急抽调十一师团南下,彻底廖磊,保证津浦路南段运输安全。

“干得漂亮!廖燕农干得漂亮!我要给他请功!”庄继华接到廖磊包围了第三师团和十一师团南调的报告后,惊喜得跳起来,一拳击在桌上,震得桌上的杯子叮当乱响。

南线的情况像块巨石压在他心上,日军攻势凶猛,南线部队步步后退,而他却不敢轻易向南线增兵,因为东线日军的攻击力度也增大了。

泰安失守后,连带六十军在平阴也站不住脚,杜聿明率部向东平撤退,在大清河南岸建立防御阵地

东线日军在越过泰山山脉后,炮火优势得到充分展现,结冰期中的大汶河也没有想象中那样险要,日军在狭窄的山地中被束缚住的手脚终于可以施展开来,四个师团沿大汶河大清河展开猛攻,装备上的巨大差距终于让日军占尽优势,孙连仲在苦苦坚持两天后向庄继华求援。

大汶河防线频频告急之际,中路的张自忠虽然得到新二十二师增援可情况依旧未见好转,日军攻势依旧猛烈,张自忠依托地利苦苦坚持。

整个南线和东线的日军都在拼死进攻,日军的目的现在已经十分清楚,就是配合北线杀来的本间围歼五战区主力部队。

庄继华现在手中唯一的预备队就是杨森的二十四集团军,但这个集团军被他分作两部,杨森率二十军在枣庄滕县一线备战,李家钰率领的四十七军在兖州,其中的两个师还在在济宁。这两个军他不敢轻易使用,这是最后的力量,一旦投入,被日军缠住,他就没有任何机动力量了。

整个战局因为廖磊的大胆进攻出现一丝转机,十一师团走后,南线日军的攻势势必减缓,庄继华算是缓过一口气。

龚楚见庄继华在兴奋过后又陷入沉默,便大胆的建议说:“司令官,我看我们可以在南线发起一次有限的进攻,先把日军赶过澥河,稳住南线,把十一师团吸引过来,让廖磊有更多的时间围歼第三师团。”

庄继华闻言眉头轻轻一皱,这个龚楚这段时间表现出不错的战术能力,可庄继华也发现他的问题,就是战略上稍差,比起徐祖贻来还差一筹,至少徐祖贻就不会提这样的建议。

“你是个不错的作战处长,不过这次却没说对,南线?南线不是关键,”庄继华摇头说:“要打破日军的进攻,关键是本间,只有打垮本间雅晴,才能扭转整个战局。”

龚楚稍稍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他脸上浮现一丝惭愧,他明白自己又犯**病了,就像当初在苏区一样,过于看重眼前利益,整个战局在他脑袋里像电影一样迅速流过一遍,承认庄继华说的不错,本间雅晴才是其中关键。

“龚处长,我想冒一次险。”


状态提示:第八节 黄河南岸的曙光 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