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总兵率领的本队四万人马开始撤退的时候,对于华也是万分的提防,军队败退的时候,就害怕对方趁势掩杀,本来退兵的军心就有些涣散,如果再有外力加上去的话,那可就真是要崩溃了。
这么多的人马,如果崩溃,光是互相践踏就要死人数了,而且辽镇的军事力量大部分都是集中在这里,如果被对方一举击溃的话,那恐怕就是灾难,整个沈阳辽阳都没有可以据城坚守的军事力量。
那么辽镇全部就要落在对方的手中,也许是天可怜见,亲自率领亲兵家丁断后的李孤峰发现华州军并没有立刻追击,好像是被决死突击的丘峰等人牵扯住了,看着丘峰的战法,在辽军阵中许多人都是在破口大骂。
在整个的辽镇当中,兵丁之间多有亲戚故旧的关系,看到自己的亲人死在自家人的刀下,谁都是愤怒若狂,恨不得把丘峰抽筋扒皮,这也是丘峰非常轻易投降的原因,他率领明军所做的军事行动非常成功,但是却把自己的后路完全的断掉了,就算是取得和华州军战斗的胜利,他回到辽镇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这种人就属于那种善于谋事,不善于为人的人才,要知道在华夏五千年,不懂得做人,任你是天纵之才也是要落得惨淡收场。
这丘峰在这一点上到表现出来了难得的精明,知道投降华州搞不好是自己目前的为一生路,所以也是干脆利索的投奔。而且按照方才地那种局势。他率领马队地决死冲击已经是把看似坚不可摧的华州军阵打开了一个口子,如果那时候辽镇总兵率领大军掩杀,还真是胜负未可知。
可是辽镇总兵让丘峰出阵的时候。就已经是打定了让丘峰吸引敌人。给自己地本阵争取逃跑地时间,即便是他在那里取得了进展,这边忙着撤退,谁还会理会那边的机会,这种临阵脱逃。放弃自己人的行为让丘峰自然是深恨。如果江峰不招降的话,他就要死在战斗之中了。
辽镇上下军官的行为。等于是把他朝死里面,不管是为了自己地后路,还是为了报复这个,丘峰除了投降都没有别地路可走。
自从嘉靖五年以来,皇帝的大权屡次地被权臣和利益集团剥夺,天下间的工商兴盛,海贸发达。加上天灾人祸造成的变乱不断,这种种事情都是颠覆着人们心中传统的观念和看法。比如说是忠君,朝中的士大夫还有各地官僚。这些人应该是道德的典范,天下人的榜样,他们却主动地对抗皇帝。所为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嘉靖五年到嘉靖二十二年以来。屡次的变成了士大夫独治天下。
在没有江峰穿越地历史上,嘉靖皇帝在登上帝位之后,就遭遇了种种的文臣刁难。比如说是大礼案,朝服案种种地是非,那个时候,天下人就觉得皇帝并不是那么至高上,但是后来嘉靖凭借着自己的手腕彻底的把权力集中在自己地手中,天下间方才是安定下来。
可是这个时代,嘉靖皇帝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遇到对于他权力的挑战,地方上地财力越来越膨胀,士绅们的各人势力越来越大,离心的倾向越来越强,加上权臣勋贵,党争海贸,都是让那种对于皇帝地忠心,愈发的淡漠了下去。
华州也有一番好处,乃是正宗的华夏汉族,当然,这些人都是山东河北两地过去的居民,也不会有什么别的民族。
不管是明军的军将士兵,还是地方上的士绅民众,都对他们并不是那么抵触,华州军并不是农民起义军,每到一地都要均田免粮,这样的起义军往往在前期都是乱民,每到一地,裹挟平民百姓为军,攻打大户豪门,这些地主乡绅遇到农民起义之后,都是聚众自保,编练民团和起义军死斗。
往往起义军在乡间寸步难行,法取得给养,白天黑夜时刻都在和民团庄丁战斗,因为双方的利益立场完全的相反,你活则我死,你死则我活,没有一点和解的可能,看很多所为的义军起事之后,声势惊人,地方上贫民纷纷景从,官府发兵征剿往往是大败而归,但是接下来的下场却往往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声势逐渐的弱下去,再和官兵对战的时候,不管是战力和勇气都是大弱。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和地方上民团中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员。
的棉绅之乱,开始的时候如火如荼,官兵压不住,般凶猛,也有白莲教新起作乱的势头在那里,但是棉绅的力量都是加入其中,却是大涨力量,等到后来白莲教的那种破坏的本质暴露出来。
棉绅和地方上的势力退出,转而和他们为敌之后,白莲教的这次所谓的棉绅之乱开始变得举步维艰。慢慢的就被镇压了下去。
华州看起来和上面那些农民起义或者是邪教作乱,仔细看倒也分辨不出来什么不同,你要说是江峰是乱兵窃据海外,也可以当作大股的海盗来看待,或者是流民的武装团体,当然真实的情况不是如此。
首先华州是个汉族的政权,当年外族入侵,全民抵抗的情景不会发生,而来华州实际上是整个大明的经济中枢,三江商行和华州钱庄几乎控制了大明四成的商贸买卖和金融业务,商人们的利润的贸易通道被华州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并且大力的参与其中。
可以说,北三省的棉花和江南许多工场的产品,都是通过华州的渠道卖给东亚和欧洲的各个国家,说的再深入一些,他们实际上是利益的共同体,并没有那种你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