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大唐风后>第二百四十四章 龙战星野

在打仗的时候,李世民喜欢经常的亲自外出探查敌情以及军营周围的环境,这,或许可以说是他的一个极为恶劣的坏习惯吧,因为这个习惯,常常的就会给他带来致命的危机,西秦大战薛仁杲的时候就不用说了,要不是石青衣及时的出现,李世民的尸骨早就不知道寒了多少年了,而在河东大战的时候,李世民又固态萌发,结果在一次外出巡查的时候,居然因为疲惫而睡到在了一处土丘的草丛里面,然后,因为被路过的老鼠咬到而醒了过来——李世民也真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要不是因为被老鼠咬到而醒来,李世民也不会发现,敌人宋金刚的巡逻兵居然已经逼近到了面前,而那样的话,李唐的一代战神,自然,也就成了宋金刚的阶下囚了。

也正是因为在外出的时候常常的遭遇危机,因此,无论是李世民的哪一个部下,对于这位秦王的安危都极为的担心,然而,无论部下们如何的苦苦哀求,李世民却依然我行我素,因为李世民清楚的知道,自己之所以会一直战无不胜,靠的就是远比自己的敌人还要更加的了解自己与对方的实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然而想要知己知彼,可不是仅仅依靠在营帐中听取情报就可以做到的,身为三军的统帅,李世民必须要做到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情报的来源是否可靠,而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就必须亲自的出面,去探查敌情的真伪,去核实斥候们所述说的地势的准确,哪怕以身犯险,也毫不迟疑。

当然了。为了尽可能的保护自己,李世民还是做了很多的防范措施的,比如说,他亲手训练出了一支精锐的卫队,以负责保护自己的安全,而每次在自己离开军营的时候。军中都会戒严,严令封锁自己的消息,而在外出的时候,李世民则会为自己安排一个士兵的身份,绝对不会泄露自己秦王的身份,以招来敌人的注意力。就这样,在各种严密的措施下,李世民虽然依旧常常的一身犯险,但是他所遭遇危机的风险。的确大大的降低了。

此时的李世民又一次的外出探查敌情了,然而,与过往不同的是,此时跟随在他的身后的骑兵队伍,足有数千人之多,这是一支清一色的黑甲骑兵部队,阵型严整,散发着一股精悍的气质。这一支骑兵,便是李世民所花费了无数的心血。一手训练出来的玄甲骑兵队的其中精锐,玄甲骑兵队,是李世民在无数次的大小战役中,师法强敌才得以训练出来的强军,既具有了西秦薛仁杲骑兵的冲击凶猛,又兼备了宋金刚部队的坚韧顽强。在加上不输于草原突厥骑兵的机动性,玄甲骑兵队的精锐,堪称冠绝大唐诸军。

由于王世充的坚守不出,任李世民如何的在河南全境快速攻城略地,也无法调动王世充的主力部队。于是,李世民索性带着这一支精兵,远离大军营帐,直接深入敌境,在刺探环境的同时,未必也没有对周围王世充部队耀武扬威的想法,王世充坚忍,他的部队精锐,战力也十分高昂,然而面对李世民的挑衅而一再严令坚守不出的话,对于士气的打击当然会极为巨大,而有这样的一支玄甲骑兵队在手,李世民相信,即便王世充大军尽出,在洛阳的大平原地势地貌上,自己也能够安然杀透重围,因此他有恃无恐。

然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李世民遭遇了王世充大军的伏击。

王世充毕竟是曾经决死一战击败过李密的强人,先前的退让与示弱,只不过是为了迷惑唐军,就如同昔日他曾经迷惑过李密一样,先前在唐军大军压境的时候,王世充表面上选择了消极抵抗,而在内里,却是在暗暗的积蓄实力,等待着给与李世民的致命一击,而此时,当李世民仅仅率领一支骑兵深入战线出现在了他的面前,王世充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立刻将自己的全部骑兵聚集起来,数量达到了三万之多,然后分成三路,浩浩荡荡的向着李世民的队伍包抄而来,想要将这位大唐的三军统帅一举擒获。而当唐军的外围斥候发觉到王世充的大军到来的时候,双方的军队已经离的极近,大战一触即发。

李世民立刻的调整了全军的阵型准备冲击地阵,对于年轻的统帅而言,战场上,还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令他退缩,不过,敌军势大,以少量骑兵直面敌军中军那当然是找死,李世民所瞄准的方向,是敌军阵型较为松散的左翼。随着敌军的越来越近,李世民却显得极为沉着,也因为这一份镇定,他的麾下军马,没有任何一个出现慌乱的情绪。而很快,随着敌军的临近,敌军领军之人的面容也渐渐的出现在李世民的面前,那是一副迥异于中原人的面貌,高鼻深目,金发碧眼,虽然已过不惑之年,却相貌依旧俊美,单从外貌来看,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中年男子,正是王世充无疑,李世民没有想到,为了捉拿自己,王世充居然亲自的来了。

大业年间的时候,还是少年的李世民当然是见过王世充的,那个时候的李世民当真年轻气盛,因此,对于当时因为依靠修建华丽宫殿而受到了杨广赏识的王世充,当真有些看不起,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奸臣,直到后来,杨广雁门被围,李世民带着一群小伙伴奋力死战为杨广解围,之后再听说了王世充的事情之后,才对这位的印象大为改观。

雁门之围的时候,这位当时时任洛阳宫监的王世充将手下所有的壮丁编成军队,发给他们武器,然后全部带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四章 龙战星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