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主次详略描写。好的写景范文。一般来讲,之所以能成为范文,都有很强的写作指导性,这篇文章是叶老的浅显游记。好读易学是他的特征。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南槐瑾也出了口气。
上课还没有到时间,南槐瑾把书本合上心里默默地想了下,如果自己上这篇课文该从哪里切题。
首先学生应该扫清文字障碍,这篇课文文不甚深,意不甚晦。然后整体感知再理线索,这篇文章似乎有两条线索。南槐瑾就在听课笔记上画了一个线路图:
明线: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暗线:入山——外洞——孔隙———内洞——上援深黑的石洞
这个线索也应该可以做结构层次分析的依据,就以暗线为结构图。
第三步就进行部分探究,研读课文。欣赏语言文字的美。
第四步就是体会,揣摩写作方法了。
南槐瑾大致想了一下。
向问天会像我这样来设计课堂结构吗?也许会比自己想得还要妙呢。南槐瑾有种期待了。
向问天的导入和扫清文字障碍没有什么新意,南槐瑾发现他在分析文章的细节上有点意思,他在听课笔记上就详细记下了:
1.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图片,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小黑板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播放范读录音,练读此句。-- by:dad856|65025|1670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