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说说十六国>痴人说梦:西秦立国

关于第54章故事简介:在淝水大战前夕,曾经臣服于前秦帝国的鲜卑乞伏部在陇西地区发动叛乱,前秦皇帝苻坚派遣在朝中为将的鲜卑乞伏部首领乞伏司繁之子乞伏国仁领兵前往平叛,乞伏国仁率兵返回陇西地区,受到了带领部众叛乱的叔父乞伏步颓的热烈迎接,乞伏国仁料定苻坚将在淝水惨败,便受乞伏步颓之请接管了部众,并且按兵不动,窥探天下之势,很快,苻坚兵败淝水的消息传来,乞伏国仁面对苻坚召其入京勤王的命令仍然无动于衷,直到乞伏国仁听说了苻坚被杀的消息后,便自立为王,建立西秦政权,并且兴建都城勇士川,乞伏国仁用三年的时间征服了陇西地区游牧民族的各个部族,将西秦政权的疆域逐渐的确定下来,乞伏国仁也因征途操劳而病逝,西秦诸臣因乞伏国仁之子乞伏公府过于年幼,便拥戴其弟乞伏乾归继承西秦国主之位。

在这则故事中,统一北方的前秦帝国在淝水之战惨败后,继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后燕政权和西燕政权后,游牧于陇西地区的鲜卑乞伏部也开始在首领乞伏国仁带领下走上了自主建国的道路。关于鲜卑乞伏部的族源,史书记载并不详细,只说乞伏部是发源于大兴安岭南麓的鲜卑族的一支,西晋时期,这支鲜卑部族在通过蒙古草原向西迁徙的过程中,与当时蒙古草原上的高车人的部族融合而成,我认为鲜卑乞伏部被称为鲜卑人与高车人的混血民族,也可能仅仅是这支鲜卑部族的首领娶了高车部落的女子,或者这两个游牧民族的部族在迁徙中相遇,彼此通婚,两个部族逐渐变成了一个部族,大家共同推举了一个出身鲜卑部族的人作为首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各个部族间,民族间的差异不大,这些部族在游牧和迁徙的过程中相互结盟,相互敌对,并没有因为部族的文化差异而爆发大规模冲突,只是在争夺生存资源一事上有战争的情况出现。

在和高车人的某个部族逐渐融合的过程中,鲜卑乞伏部并没有继续在蒙古草原上游牧,大概是因为更为强大的鲜卑拓跋部在不断的挤压乞伏部在蒙古草原的生存空间,所以鲜卑乞伏部不得不离开蒙古草原,并且在历经迁徙的过程中,来到了陇西地区,依靠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鲜卑乞伏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征服了先后迁徙到陇西地区的一些游牧民族的小部落,其部族开始强盛壮大,直到与其相邻的生活于关中地区的氐族人群开始经略西北地区之时,鲜卑乞伏部已经是陇西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部族了,但是鲜卑乞伏部终究不是已经占据中原地区的前秦帝国的对手,在首领乞伏司繁的带领下,顺应天下大势,归附了前秦帝国,前秦皇帝苻坚也对乞伏司繁恩威并施,对其加官进爵后留用在长安,乞伏司繁去世后,其子乞伏国仁继承其父官爵,依然被留用在苻坚身边。

对于苻坚命乞伏国仁领兵前往陇西平定乞伏部的叛乱一事。肯定很多人会认为这太不符合常理了,乞伏国仁本来就是被苻坚扣下的鲜卑乞伏部在前秦帝国的人质,苻坚怎么能够让他去征讨自己的部族呢!实际上,这个时候的苻坚应该是一个自信心爆膨的状态,因为看到自己掌控的前秦帝国已经统一北方地区,手握百万雄兵,苻坚肯定是坚信一个小小的鲜卑乞伏部是不可能掀起大浪的,派乞伏国仁前往平叛,其目的肯定是对此次平叛,是以招抚安慰鲜卑乞伏部的部众为主,或许苻坚是这么想的,再给鲜卑乞伏部派去一个头领,让他们先围绕着首领之争内斗一番,自己先平定江南地区,再回过头收拾小小的鲜卑乞伏部,没承想出现了淝水之战,前秦百万大军以多败少的情况。

而且我们之前也说了,苻坚对于这些臣服于他的游牧民族的贵族,都给予很好的待遇,他也认为这些贵族必然对他感恩戴德,在他消灭占据关东地区的前燕帝国时,仇池国的变乱就是苻坚重用的仇池国贵族杨安帮他平定的,甚至说逼迫鲜卑乞伏部臣服的前秦大将还是杨安。此次派乞伏国仁前往平叛。苻坚肯定也是认为乞伏国仁能够跟杨安一样知恩图报的,况且当年迫使乞伏司繁归顺的杨安还在自己身边,乞伏国仁怎敢轻易造次。

不过,苻坚大大低估了乞伏国仁的野心,同时也大大低估了鲜卑乞伏部对于乞伏国仁的衷心,更是低估了东晋王朝拼死求生的yù_wàng。

当乞伏国仁刚到陇西地区,叛乱的乞伏司繁就带领部众夹道欢迎首领回来,乞伏国仁的一番话更是点燃了部众的建国热情,而就与子同时,苻坚的百万大军在淝水被打的丢盔卸甲,鲜卑慕容部又借机开始了复国运动,尤其是在关中地区攻城略地的西燕政权,让苻坚如鲠在喉,苻坚完全没有精力顾及远在关东地区的后燕政权,更没有精力估计陇西地区的事情了,如此一来,并不富庶的陇西地区出现了无政府的真空地带,当地最为强大的部族鲜卑乞伏部的独立建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在乞伏国仁接管部众之后,很快称王建国,但是此时整个鲜卑乞伏的汉化程度并不深,通过乞伏司繁禅位,乞伏国仁能够平稳的接管部众,并且受到部众一致拥戴,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的鲜卑乞伏部人心单纯,毫无私心,忠勇可嘉。也足以看出当时的鲜卑乞伏部汉化程度极低,似乎能够嗅到原始游牧部落的味道。

事实上,在我国历史上


状态提示:痴人说梦:西秦立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