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攻打巴尔达城,因为河水暴涨而受阻。额亦都命令士兵把绳子系在身上,冒死渡河,连夜攻城,一时间乱箭齐发,多如骤雨,他的大腿被射中,钉在城墙上。额亦都挥刀砍断箭矢,浴血奋战,全身中五十多处创伤仍不退缩,最终夺下了巴尔达城。奴尔哈赤授他“巴图鲁(蒙古语指勇士)”的称号。

额亦都一生誓死追随奴尔哈赤左右,从来没打过败仗,一受到封赏全部赐予有功将士,奴尔哈赤因此对他十分优待,将自己的族妹和女儿嫁给他。他为人谨慎小心,深谙臣子之道。额亦都生有十六个儿子,其中二儿子达启,孔武有力,极受大汗的喜爱。达启因此轻慢诸皇子,常出不逊之言,令额亦都十分担忧。最后,他让儿子们聚集在一起,命人把达启绑来,当着儿子们的面说:“天下没有父亲愿意杀死儿子,只是这个儿子太傲慢无礼,若不及早处置,迟早会有负国家,更会让我们的家族惹上祸患。”说完,将达启拉入室内,亲手用被子将其闷死。然后向奴尔哈赤请罪。奴尔哈赤感叹地说:“额亦都的深思熟虑,所有大臣都难以匹敌!”

皇太极选择娶额亦都的女儿为大福晋,他显然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然而,不幸的是,他的大福晋为他生下三儿子洛博会,就因难产而死去了。不久之后,皇太极迎娶了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哲哲,这个蒙古女人和她身后所代表的蒙古联姻关系,让皇太极如虎添翼,最后成功地夺下了汗位。

在没发迹前,爱新觉罗家族曾经过着十分艰苦的日子,皇太极对此记忆深刻。他当了大清皇帝后还曾对阿图这些子女们说:“我阿玛还在世时,兄弟们一听说第二天要打猎,都会兴奋的不得了。事先喂饱马,磨好弓箭,无论老少,踊跃参与。那时候没有仆从,劈柴烧饭,打猎取水,每个人都是自己动手。即使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众人也没有失去斗志,所以开创了今日兴隆的国家。”

在皇太极登上汗位之前,他一共面对了四个重大的敌人:褚英、代善、莽古尔泰、阿巴亥。他刚满20岁那年,奴尔哈赤创立了“五大臣”制度,有意让长子褚英当下一任汉王。

褚英是奴尔哈赤最心爱的孩子。他以一千人的队伍战胜了瓦尔喀部,被奴尔哈赤赐名“洪巴图鲁”,“洪”,又称“鸿”、“黄”、“珲”、“红”,在蒙古语中是“伟大”的意思,“巴图鲁”在蒙古语中是“英雄”,合起来是“大英雄”。后来,褚英以三千兵甲破乌拉那拉氏万人大军,奴尔哈赤大喜,又赐名“阿尔哈图图门”,“阿尔哈图”在满语中是“智谋”,“图门”是“多”,合起来是“足智多谋”。奴尔哈赤对褚英的战功十分赞赏,褚英也认为自己劳苦功高,不把五大臣和弟弟们放在眼里。他争夺战利品,马匹和物资,公然与“红带子(宗室)”们过不去,讥讽和侮辱战绩不如他的老臣,得罪了许多人。

褚英的举动激起众怒,大家纷纷向奴尔哈赤控诉不满。奴尔哈赤只好取消了褚英的储君身份,并将其软禁。这一个举动引发了褚英的怨恨,他写下诅咒书在佛前焚烧,并发誓说,登位之后要杀掉五大臣和其他兄弟,引发了众人极大的恐惧。因此,在幽禁两年后,奴尔哈赤不得不在众人的逼迫下杀掉他,将“五大臣监国”制度改成了“八王共治”制度。也就是后来名闻天下的“八旗议政”。

第一个政敌褚英的殒没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但是对皇太极来讲,就像昨天刚刚发生一样。那是他第一次选择站队,褚英和五大臣分别来找过他,而他像一个精明的赌徒,选择了出卖众人不看好的褚英而支持实力雄厚的五大臣。从此,皇太极的政治地位直线上升,为他日后的汗位之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于在倾轧褚英的斗争中,皇太极的贡献颇大,“八王议政”最后经商议,由“四大贝勒”和“四小贝勒”组成。22岁的皇太极被推举为“四大贝勒”中最小的一员,排在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这三个哥哥之后。其中,只有二贝勒阿敏不值一提,他只是奴尔哈赤的养子,不具备夺权资格。皇太极的主要对手,是大贝勒代善和三贝勒莽古尔泰。

他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是能征善战之人。皇太极也是。盛京的实胜寺曾收藏了他用过的一张弓,矢长四尺有余,就是一个大力士也很难拉开,而当年打仗时皇太极运用自如。可是22岁的他从褚英一事上明白到,“结盟”与“打仗”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他经过慎重的选择,向蒙古科尔沁部投出了橄榄枝,因为他早已先一步的看出,后金如果想统一中原,必须坚持与蒙古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是他比父兄领先的地方——皇太极是个聪明人,他很理智。

他勇猛的哥哥们比他的父亲还要不通文墨——至少奴尔哈赤喜欢看《三国演义》,而代善和莽古尔泰却连汉字也不认识一个。尽管对有学问的人怀有敬意,但是他们二人从来不认为自己不识字,不读书,不接受教育是一桩憾事。代善和莽古尔泰,身上都有一些贪婪、自大、暴虐和骄傲的毛病,这些像模子一样是从父亲身上遗传而来。可是他们都没有继承奴尔哈赤公正、谦虚、多情和友爱的品质。每当皇太极翻阅汉人的书籍,他们会拍一拍他的肩膀,或者抢走他的书,大笑着抛来抛去。“这些鬼画符有什么用?”他们


状态提示:5.第005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