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洪荒张辽在三国>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

河东郡,张辽正在范氏堡中忙得热火朝天。???

当初抄了卫氏和范氏两大豪强后,卫氏坞被改作河东书院,范氏坞则被张辽改作了机械营驻地。

张辽对机械营极为重视,又广泛召集民间能人异士,将机械营的扩编到了近五百人,又分作了两曲,一曲专门研制军事器械和装备,一曲则研制工用、农用和民用器物。

在军事机器械上,张辽对马钧提出了连弩、霹雳车、望远镜、指南车等器械的构想。对其他器物上,张辽提出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水泥、织绫机、翻车以及一些农具改良的构想。

这些构想令马钧思路大为开阔,振奋不已,带着机械营几乎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疯狂研制起来。

事实上对于明而言,突破性的思路、构想和方向才是最重要的,这三点具备了,那明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如果这些明搞出来,张辽在军事、农业和文化上都将领先其他诸侯,展度会更快,后劲会更足。

当然,对于这些明,张辽也知道保密的重要,一旦泄露给敌人,那就是资敌了,自己的优势便会消失。虽然现在还没有人关注他,但他也没有懈怠,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保密手段。

他一方面严禁机械营人员泄密,另一方面采取隔离保密手段,将范氏坞中分隔成十数处院子,每处院子只研制一种器械,并且专配人员,不得相互串院子,除了马钧,其他人员根本不知道彼此研制的器械。如此一来,即便有一处不小心泄密,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器械,损失会降到最低。

除此之外,张辽又将河东郡的四处铁官全部统合起来,严格管控精铁,禁止精铁外输,除了部分地方打制农具外,其余的基本全部收归官府,全部用于铸造军械和农机。

这已经是事实上的精铁官营,好在有两处精铁原本就在范氏和卫氏的掌控下,他们一死,张辽收回的很容易。

……

初平元年十二月二十场大雪过后,寒风清冷,山岭树林间还有积雪层层。

张辽正在河东书院的正堂之中,司马徽等数十名儒师围在他身边,郡丞王邑、主簿郭嘉、毌丘兴、司马朗几个亲信都在,正堂外还有数百名学子不畏天寒,围在门口,一个个神情兴奋而期待。

今日,在这河东学院正堂中,将以雕版印刷出有史以来第一本印刷书籍。

众人都很期待,这一日必然会被载入史册!

正堂之中,张辽拿起一面雕版,在徐庶和石韬的协助下涂了墨,平平的压在一张纸上。

徐庶和石韬小心的压着纸张四角,看着张辽缓缓抬起雕版,露出纸面上工整而均匀的文字,二人止不住激动起来,大喊着:“成了!成了!”

一旁众儒师无不激动起来,就连一向淡泊名利、主张出世的司马徽身子也忍不住颤抖着,看着那满纸文字,忍不住喃喃道:“成了……成了……”

张辽却神情镇定,平静的道:“元直、广元,取第二张纸来。”

徐庶和石韬急忙将这张纸放在一旁晾墨,又取来第二张,张辽则拿了第二面雕版,涂墨,印刷,然后是第三张……

大约半个时辰后,一本印制装订好的蓝皮封面出现在众人面前,郭嘉急不可耐的从张辽手上接过,先睹为快,看得忍不住咧嘴大笑。

而后是一旁的司马徽,急忙接过,颤抖着翻开封面,露出里面一页页工整的小楷字,正是张辽亲自书写。

“好!好!好!”司马徽嘴里喃喃的念叨着。

这三个好字,却不是平时那个好好先生的好,而是真正自内心的激动。

司马徽小心而不舍的将书递给了郡丞王邑,王邑翻看着新书,也激动起来。

旁边一众儒师无不兴奋,期待,犹如一群新入堂的学子。

张辽见状,呵呵笑道:“诸位不必着急,如今雕版已成,很快就会有第二本,第三本,乃至成百上千本。”

这第一版意义非凡,所以由他亲自动手,印制的慢了些,实际上在真正的印刷中,数十面雕版同时开工,每三四人操控一版,每个页面印刷数百上千张,然后再统一装订,正如张辽所说,转眼就是成百上千本书。

当然,雕版也有使用次数,用多了也会自己模糊,但比之手抄,无论是误差还是效率,何止强了千百倍!至于活字印刷,张辽也在搞,不过还没好,字模的制作太麻烦,活字和雕版各有优劣,完全可以结合着用。

“主公,此千古盛事也!”郭嘉在一旁激动的道:“他日,将人人有书可读,天下不知有多少渴盼读书的学子会感激主公。”

郭嘉相信,只要雕版书籍出去后,再宣传得当,张辽在儒林中的地位将会极为尊崇,令天下读书人仰望!他日开科举的阻力必然也会小很多。

“不错。”王邑也是神情振奋:“从今往后,天下书籍出河东,河东书院必将名扬天下!”

此时,众儒师传看着那本印刷论语,无不激动非常,看向张辽的目光多了尊敬和炽热。

书籍传到外面,外面的学子更是一震狂呼怪叫。

“使君盛德,泽及万千,我等幸何如之。”司马徽突然向张辽躬身一礼。

其他儒师纷纷向张辽作礼,齐声道:“我等谢过张使君。”

张辽呵呵笑着,心中大是开怀,从今往后,这些儒师和学子对他算是彻底归心了,只要培养出来,就是大批人才哪。

他又想象着自己数年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