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带着外挂闯三国>第253章 调兵屯田

洪南笑着道:“看来你什么都知道啊。不错,我正有此意,等过段时间,我要开办一场规模庞大的拍卖会,你可以跟工部提前商量商量,选一地,搭建拍卖场。”

“拍卖场?是售卖晋纸、神仙酒?”贾诩问道。

“岂止是这两种啊....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你的任务,就是督促工部,建好场地,可不要让人觉得寒酸,给咱丢人。”

在很早以前,贾诩就见识过科技院的厉害...准确的说,在科技院还没有建立时,他就见识到了,先是马镫、马鞍、马掌,接着是晋纸,不仅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还补起了户部空缺的粮饷。而现在,又出了个神仙酒,比起晋纸毫不相让。

听洪南的口气,像这样的东西,还不止一两件,这就值得期待了,到底有多少好东西?

贾诩笑着道:“陛下放心,我一定督促工部,建好场地。”

************

幽州攻下,晋国多了十一个郡,地盘比原来大了一半还多,户部、吏部、工部,都忙的不可开交,各郡民众、士兵,调动频繁。

幽州百姓不多,经过统计,还不到并州百姓的一半,老弱妇孺多,青壮极少,这让百姓们即将要进行的春耕,存在很大的困难。

百姓少,开荒就慢,眼看着就要播种,如何来得急?

除了募兵、组织拍卖会以外,春耕成了目前最紧急的大事。

这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晰。

奉天宫,早朝。

文武百官到齐,洪南喊道:“吏部。”

吏部尚书李儒出列:“臣在。”

洪南道:“吏部总管天下所有官职的升迁、任命,幽州十一郡,可有适合的人选了?”

李儒拿出份奏折,道:“陛下,这是臣草拟的任职官员,共十一位太守,一百四十三位县令,及大小官员三百多名,请陛下过目。”

“呈上来。”

羽林军将奏折奉上。

洪南看了后,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反正都是些不认识的,也没有具体的资料。就连那十一位太守的名字,都没有听过。

但洪南相信,能被李儒选中,去各地任职,还是有些本事。

“为何没有幽州刺史的人选?”看完后,洪南问道。

李儒拱手道:“陛下,臣昨日与吏部几位官员商议,请求取消刺史、州牧制度,改为郡县制,这是改革奏折,请陛下过目。”

他又拿出份奏折。

本来这奏折应该先送去军机处,由军机处裁定,但赶上早朝,李儒也就懒得走这程序,像这么大的事,就算去了军机处,贾诩也会送到御书房。

“呈上来。”

这份奏折,内容比较多...

写了刺史、州牧制度很多的弊端,及改成郡县制后,有哪些好处。

一则,政权分散,军事力量集中了,太守只负责内政,不参与军事,辖制极少的郡县兵,一切正规军兵马,都由晋阳派出。如此一来,能尽可能的避免手下出现叛徒,造成不可收拾的结果。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太守造反,或者两三个太守造反...对于整个晋国来说,其实不算什么大事,晋国十八个郡呢,随便派相邻的郡县兵,就能剿灭,或者从晋阳派正规军前往。总之无伤大雅。

但如果设立刺史、州牧,将一州的军政大权交出,一旦对方造反,那可就是灭顶之灾,说不定连晋国都没了...试想幽州,有十一个郡,地盘比并州还大,真要诚心造反,并州不一定能战得过。

二则,官员太少,如果再组建州牧、刺史的统治班底,又得几十个官员,还都必须得是有才干能力的,还要忠心...就现在的晋国而言,别说几十个,连十个都找不到(六部、军机处官员除外)。

所以,施行郡县制,比州牧、刺史政权,要实用的多。

洪南看后,没有任何意见,点头道:“好,准了。吏部酌情办理。”

“遵旨。”李儒长松了口气。

“还有春耕事宜...户部。”洪南继续喊了声,探着脑袋往下看。

陈宫阴沉着脸,不清不愿的站出来:“臣在。”

洪南心里知道,陈宫一直主张攻伐曹操,营救吕布,上一战,他就曾多次向贾诩谏言,趁着曹操跟袁绍血战官渡,起大军出河西郡,扬帆攻打洛阳、长安,然后奇袭许昌;但当时徐晃、洪南正攻伐幽州,实在没有多余的兵力去挥毫,于是作罢。

如今战事平息了,就更不可能去打曹操,救不了吕布,他岂能有好脸色。

“公台啊,为何闷闷不乐?是谁惹你了?说来听听?”洪南笑着问道。

“陛下多虑了,臣没有闷闷不乐。”

“那就好,说说春耕之事,你们户部准备的怎么样了?”

他虽然一直惦着攻打曹操,但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是做的很好,比如春耕,去年就开始准备了,但由于幽州人太少,地盘较大,荒芜的田地太多,所以忙到现在,也没有准确的办法。

但他从不敢懈怠,一直准备着...

陈宫道:“陛下,幽州荒芜之地太多,又刚饱受战乱,百姓居无定所,这几个月来,百姓都在往并州迁移,实在无法赶上春耕。”

“幽州人丁稀少,怎么还能往并州迁呢。再迁岂不无人了。”

洪南皱着眉道:“要速派人去幽州,宣布我国政策,出告示安民,不能再任由人口流失。他们来我并州还好,到底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要是去冀州,岂不壮大了袁氏。”

陈宫道


状态提示:第253章 调兵屯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