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本官知道,许多人一定认为本官在说笑话,这个想法根本是行不通的,而且,还胆大包天,敢拿赋税开刀,分明是老寿公上吊,活够了
可本官要告诉你们的是,本官绝对不是在开玩笑,朝廷的确要的是粮食,没有足够的粮食,就算有再多的银子,是没用,可要是本官能够想法子变出多的粮食呢?
你们可能还要说,减免种粮的小门效,可能会使这些人对本官感恩戴德,可却得罪了那些种桑的大户,这些人都是朝中有人,家有良田万顷,如果本官将桑蚕税提那么高,这些人一年交税就要上千两,没有人愿意主动从自家口袋里掏出这么一大笔银子来
要是到时这些人不满,可不是好玩的,本官可能会因此丢了乌纱帽,对吗?”
苏州府这些属官们闻言,许多都在心中翻白眼,知府大人既然这些道理你都懂,那还发什么疯?还要拖他们下水
“不过,这到底是不是本官的意思呢,你们回去仔细想想,还有,这政的具体措施,本官已经制定完毕,回头你们每人领一份回去,然各县遵照办理,贴出公告,公告苏州府,至于那些对政有意见的,让他们直接来找本府”
这些人既然劝阻不了柳折眉,又大多是人精,咀嚼过柳折眉最后说的那句话,什么叫这到底是不是本官的意思呢?难不成,这是圣上或者太子殿下的意思?
这么一想,似乎也只有那两位有资格调整赋税,莫非,这个柳直就是个试水的
可别说,这天下聪明人不少,许多人都有了这等联想,这个计策,也是秦韵当初教给柳折眉的
只要能为朝廷增加赋税,又不引起大的反弹,就算弘治帝知道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秦韵就借了众人这种心理
当然,她还是让朱厚照那熊孩子在自己的父皇面前提了一句,报备了一下,
可想而知,柳折眉的政一出台,整个苏州府就哗然,接下来的半年内,就是柳折眉和当地豪族的一场战争
其实,归根结底,用秦韵的话来说,就是一场经济战争
现代的人都知道,有时商品生产的越来越多,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会引发经济危机和价格战争
开始,那些种桑的大户们可能在最初的一两年内,赚了许多钱,可当大多数人都开始种桑养蚕而大明朝的经济一向还是以内需为主,对外经济是不被允许的
时间一长,当供过于求时,必然要引起经济危机,商家为了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必然要开始降价,那么,时间一长,就算那些大的豪族能挺住,那些小门效的必然要破产
前些年蚕丝一斤可以买到二两银子的高价,可现在却只有五六钱银子,基本上已经不赚什么钱了,这样下去,对谁都没好处
如果蚕丝继续降价下去,不但卖不出去,那后果同样是严重的
这些豪族士绅们,就没几个愚蠢的,他们明白,柳折眉的政,就是为了不让所有的人都一股脑去种桑,一旦种桑的税提高那么多,一般的效人家和中小地主,他们就那么点地,冒不起破产的风险,只能选择种粮,这样可以让一家人得以温饱
而对大户人家来说,那些地少的人都不在种桑,他们这些种桑大户,就算被柳折眉征收略微高昂的税率,但因为是规模集中经营,仍有大量的利润
最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皇权时代,他们疑心柳折眉的背后站着皇帝父子,就算少上一些利润,也不能让皇帝父子记恨
于是,经过几次会谈,谈判,协调,花了一年的时间,柳折眉终于让他的政在苏州府执行下去了
这中间也少不了大明皇家报好大明皇家商业会所的影子
许多人之所以最后选择妥协,实在是在他们看来,柳折眉身后站着这两样东西,都被证明是来钱非常快的
在许多人看来,秦韵和柳折眉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既然秦韵以女子之身能在朝堂上弄风弄雨,最后,还在商业上冲击了大明朝原本的商业体系,那么,柳折眉就不会是无的放矢,跟在他后面,没准还真能发大财
因为柳折眉向那些大户们承诺,只要他们按照政所说的来,他们的生丝,可以保证每斤绝对不会低于一两二钱银子
到时,大明皇家商业会所可以向他们提供担保
甚至,如果资金周转不灵,大明皇家会所还会以极低的价格向他们借贷
柳折眉这两年在苏州的政绩除了这个,还主持了建设苏州城的工程
其实,据历史记载,在明代,长安,洛阳,开封这些城市早就没落,南京,北京虽然是当时的都城,可要比起明中后期的经济繁荣来,明朝最繁荣的城市就是苏州,可以说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城
明代的苏州府其实要比今天的苏州市大的多,东至崇明县,西至常州府宜兴县界,南至嘉兴府嘉兴县界,北至扬州府通州,东南至松江府华亭县界,东北至常熟县乍浦港,西南至吴江县界,下辖吴县,长洲县,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崇明县,嘉定县和太仓州,大概相当于今天的苏州市和伤害苏州河以北的各个区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