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女子真英气。”景暄笑道。
“挺会骑马的。”一旁的景祺却随口说道。
我在马上望见了景暄,这个一战胜秦,又名满天下的人。听闻他爱穿红衣,今日的他,就是一袭红色的衣衫,骑在马上。我原以为像师兄那般人物,才能将红衣穿出绝代风华的模样, 可曾想,却有人能将红衣穿的这样的英武,红色的衣衫如火焰一般,给人灼热光明。
景暄回到府中,走回了书房,就呆呆地坐在案前,想着方才的那个女子,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让自己这样的记住,整个回忆中都充斥这那鲜红与笑声,红衣猎猎,洒脱而不拘泥,仿佛世事一切皆如浮云。他不由得拿起笔,想写些什么,可有不知如何描述,想画些什么,可又描摹不出那女子的□□,他有些懊恼地放下笔,后悔方才没有上前去找那女子。
命运使他们相遇,是偶然中的必然,精心策划下的相逢,可这结局如何却是越加难料。
楚国的越风楼,虽是酒肆之地,却也有不少文人义士聚在这把吟诗作对,笑谈天下之事,可谓是郢寿中一风趣会所。
一位锦衣公子摇着折扇,走进了楼中,立马就有人跑了上来,讨好地笑道:“景暄公子今日怎么有空来我们这了。”
“好久没来热闹一下了,还是以前的茶和点心。”
“好勒,我这就去备下。”说着就把景暄往雅间引去。
景暄望了眼楼中,好奇地问:“今个儿怎么这么多人?”
“方才有两位公子在楼上点评时势,自是引得一众上前围观。”
“听来倒是有趣,不必准备雅间了,我去楼上看看。”景暄说着径直上了楼。
只见两位白一儒生在那侃侃而谈,一众人在旁纷纷咋舌。
“当今天下,秦已灭四国,已是胜券在握,有一统天下之势。”一儒生道。
“我看未必,这秦楚一战,楚国的景暄和项梁两人硬是以弱胜强,那秦国也并非常胜之态,说不定日后还有转机呢。”另一儒生反驳道。
“可楚国能挡住第二次秦国的攻击吗?”
“怎么不能,由景暄公子做谋士,项梁领军,未尝不能一战。”
“秦国可是派了老将王翦,用了六十万秦军啊。”
毕竟是在楚都,还是楚人居多,见有人如此夸赞秦国,不由得人纷纷起哄,道:“这人怎么老是说秦国好,是不是细作啊。”
“说不定啊。”
那人拱手作揖道:“儒生也只评论战事,并不站在哪一方。”
一个清凉的声音打破了众人的议论:“你们也就只能在嘴上动动功夫,若是真有本事,怎的不见你们上战场厮杀,爱楚国的,又有几人善上得了战场?”
众人寻声看去,只见一红衣女子坐在边上喝着茶。
景暄也望见了那女子,仍是那样的红衣,放肆张扬,如烈火般生生不息,她喝着清茶,望向窗外,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目光。景暄心头漫上重逢的喜悦,他竟有些控制不住自己想冲上去。
众人因着这女子狂妄的言语议论开了。
“这是哪里来的女子,这般猖狂。”
“是啊,一点修养都没有。”
“好像是一个紫什么商人的女儿,之前一直在草原那长大,是他爹最近死了,才被接回到郢寿继承家业的。”
众人一副清高的模样看着那女子。
那女子在桌上放下了茶钱,也不与人再争辩,径直走了出去。
景暄听着他们讲着女子的身世,一时没留意,竟没看到那女子走了出去,等再回头时,茶案上已经没了那红色的身影,他忙追了出去。到了门口,他看着形形色色的人,却是没见到那女子,只好烦躁地在街上闲逛起来。
景暄走了一段路,只见着一群孩子从他的身边跑过,嬉闹成一团。几个较年长的孩子故意甩下其中一个孩子,那孩子见追不上大孩子,就坐在地上哭。那些大孩子还跑过来打了他一顿,还嚷嚷着:“这么弱,就不要和我们玩。”
“你们都欺负我。”那孩子猛哭道。
“再说,我们就打死你。”那群大孩子吓唬道。
那孩子一下子被吓住了,坐在地上直打哆嗦。
几颗小石头飞来,打中那些大孩子的头,那群孩子站起身来,恶狠狠地说:“谁,谁敢打我们?”
“你们就是这么欺负人的。”一个红衣女子喝道。
那群孩子一看是个大人,忙道:“你以大欺小。”
“你们不也以大欺小,我为什么不可以。”红衣女子直言道。
“你不讲道理。”那群孩子气急道。
“我就打你们了。”红衣女子凶狠地说着,还抛了下手中的石头。
那些孩子倒是有些唬住了,一个稍大一些的孩子猛地向红衣女子扔了一块石头,就跑了开去。
那石头刚好砸中那女子的手,磨破了皮,血流了下来,那女子倒是不以为意的甩甩手,走 到那孩子的面前,摸了摸他的头。
那孩子见众人都走了,突然放声哭了,红衣女子有些无措地给他擦着眼泪。
“不能再哭了。”
“姐姐,他们都不和我玩。”
“干嘛要和那些平庸的人玩呢。”
“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