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湾位于青铜峡牛首山西麓,九曲黄河由此汇入青铜峡谷,宽阔的水域,一拨沙海倾势而下,形成黄沙、绿野、滩渚交错的田园景色。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地处宁夏平原中部,是黄河上游最后一个峡谷,长约10千米。峡谷山高水深,两岸悬崖峭壁。传说大禹治水来到这里,劈山成峡,黄河水一泻千里,此时正值夕阳西下,晚霞与河水互映在峭壁上,呈现出一片青铜色,青铜峡由此而得名。
中华黄河坛中华黄河坛黄河五千年大型浮雕照壁位于中华黄河坛景区黄河广场,照壁下面是黄河五千年大型浮雕,背面是一部黄河五千年的青铜史诗。这面青铜照壁长72米,高7。2米,为中国之冠。主要布局为“三区、五牌楼、三大道、三大殿、一广场、一坛、一院”。
北岔口长城位于青铜峡贺兰山东麓,地形复杂,山势险峻,自古以来为军一要塞。长城随山势走向而修筑,结构独特。是迄今为止宁夏境内明代长城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分长城峰燧两侧现建有贺兰山风力发电场。
黄河楼黄河楼位于黄河西岸、青铜峡市滨河大道东侧,黄河楼总建筑面积22000多平方米、高108米。主楼楼体由地下部分、城台部分和楼阁部分三部分组成。建筑风格为明清仿古建筑,主体建筑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外挑檐为钢结构,斗拱全部采用铝镁合金制作并进行彩绘,顶部设计为地方风格的重檐十字屋脊,屋面为金黄色琉璃瓦。建设内容包括主楼、四个角楼、牌楼、十二生肖雕塑、景观桥、黄河金牛、大门牌楼、停车场、盘山道路、内部装修布展及绿化、供水供电等基础配套设施项目。黄河楼主楼地上为九层(包括两层夹层),地下为二层。
贺兰县位于中国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在银川平原青铜峡引黄灌溉区中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3’~106°36’,北纬38°26’~38°48’之间,东临黄河,隔河与陶乐县相望,西倚贺兰山,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以贺兰山主峰分界;南与宁夏首府银川市郊区为邻,北与平罗县接壤。县城习岗镇距银川市14公司。土地总面积一般统计为1208平方公里,按1987年土地调查为1254。6平方公里,约占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2。33。
贺兰县地势趋向的基本特点为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呈扭曲面倾斜,整个地域主要由西部山地和东部平原组成。西部贺兰山海拔1400米以上,其最高峰海拔3566米;贺兰山东麓海拔1122~1400米,为山前洪积倾斜增原;东部处于银川盆地的黄河近代冲积平原,海拔1102~1122米,贺兰山地和银川盆地直接过渡,形成鲜明的对比。
按照全面三大地势阶梯划分,贺兰属第二阶梯。全县地貌自西向东依次为5个部分;贺兰山地,山前洪积倾斜平原,河成老阶地,黄河近代冲积平原,河漫滩地。在职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巍峨的崇山峻岭,也有砂砾混乐的洪积扇裙地区;有沟渠纵横的广阔平原,也有金黄璀璨的片片沙丘;有奔腾翻滚的滔滔黄河,还有明镜似的串串湖沼。
贺兰山属阴山支脉,是耸立在贺兰县西侧的天然屏障。山势的西南向东北延伸,山地总面积32。7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4。贺兰山作为重要的地理界限,不但是中国外流区与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荒漠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它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侵袭,阻止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挡住了腾格里沙漠的莽莽流沙,对贺兰县农林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贺兰山主体层峦叠嶂,峭壁耸立,林木葱郁,雄伟壮观。山地阳坡日照长,比较干燥,山地阴坡日照少,土层厚,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420毫米,为林木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成为宁夏三大林区之一。山前洪积平原由贺兰山洪积冲积而成。西至贺兰山山脚,东至西干渠约15公里,由西向东倾斜,海拔1122~1400米,面积约32。4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7。2。沿山一带为洪积扇地,扇顶部位砾石累累,地面坎坷不平,草木罕见,洪积扇地以东与冲积平原相接为洪积高阶地,地势较为平缓,土质以砂及砂质粘土为主,间有湖沼及洼地,有的呈龟裂状盐碱滩。现大部分已被金山乡和国有暖泉农场开发利用。
贺兰县西起西干渠,东到黄河边的整个东半部,属于黄河近代冲积平原,分别由黄河积和冲积湖冲积而形成。地势开阔,地形平坦,海拔在1102~1122米之间,由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坡降约为1/4000,面积为116。1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1。7。冲积平原地区沟渠纵横错落,排灌畅通,草木丰盛,盛产麦稻,是贺兰县的农业生产基地。
在黄河冲积平原区内,湖沼洼地分布其间,有的在低洼地带密集,有的沿洪积扇前沿继续出现,有的呈串珠状展布于黄河之滨。它们为水产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