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仙侠修真>吕氏外戚>第六百五二章 暗生痕隙,三州谁属(十四)

河北事,一直是曹操的一块心病。同吕布一样,身处中原之地的曹操,虽然在经济、战力以及政治资源上,比之边陲势力占据了先天性的优势,但也因为中原大地无险可守,而不得不动用大量的资源来防备四方,无端拉低了综合的实力。在如今乱世中已站稳了脚跟的前提下,寻求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就成了前行中的重中之重。

也难怪曹操如今会对秦旭这般推崇。早在之前吕布军初据青州,尚且处在彼时的袁绍、曹操、陶谦三面夹击状态下时,秦旭就已经同贾诩、郭嘉为吕布制定了以青州为本营,徐州为纵深,江东之地为大后方的战略布置。当时急于四面扩充势力,对司隶、雍凉、豫州、荆州四面用兵的曹操,还曾笑话吕布只专注于不毛之地,非是谋略天下之人,可如今已经可以看的出来,已经将后顾之忧降到最低的吕布军势力,在隐忍了数年之后,所将要爆发的实力,已是胃口大到不以一州一郡为目标,而变成了整个河北,其势已足以让曹操侧目了。

只是河北早就被曹操视作了囊中之物。早在之前袁绍尚在,本军势力尚微时,曹操就已经着手扶植黑山贼来间接插手河北事务,左右彼时袁绍同公孙瓒的战事了。只是因为之后变数太多,袁绍暴毙,公孙瓒得刘备之助成势,黑山贼生乱失控,才使得曹操一举吞并河北的计划落到了空处。不过最终还是通过遥控袁谭占据了并州。只是这种落差,让对当初许劭月旦评所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评语深以为然,自献帝崩后更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立下新君。自诩雄才大略的曹操,仿若用尽全力的一拳,全部打在了棉花上,空落落的感觉,自是郁闷之极。

之后河北事完全脱离了掌控,五方势力相互纠结,达成了诡异的平衡。再加上因为新帝甫立,一众汉室宗亲心有戚戚。各有所谋,着实不得人心,更是不再好随意插手搅事,因而就算是曹操再对河北觊觎。也只能严令夏侯惇曹纯等严控并州,伺机而动。没想到,这机会来的这么快。

宛城之于河北,孰轻孰重,在曹操心中自有打算。一处是肃清荆北至关重要之事,昔日西凉残兵败走长安,四万余军马竟然能靠区区一个宛城养活了数年,足可见作为荆州重镇,号能遏四州咽喉之地的宛城的重要性。之前曹操就对联结武关。居高临下威慑潼关、汜水关,横断旧都洛阳与司隶长安的宛城垂涎已久。更有甚者,只要宛城到手。就能够连通兖州、豫州、同司隶、雍凉之间的通道,将曹操势力范围连成一片,对于日后无论是曹操意在雍凉,或者荆襄哪怕是川地,都将是畅通无阻。之前只是碍于刘表实力不菲,又有盟友的名分在。曹操不意四面树敌,才没有着急对宛城下手。如今刘表败逃,曹操瞅准了机会接受了蔡瑁的投诚,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荆北半境,将宛城四面相围,或许只需三五个月的时间,便能一偿昔日夙愿。

可偏偏这个时候,河北事近。河北之地的重要性对于曹操自不必再多着笔墨,若是能够将冀州、幽州到手,整个北方将尽入囊中,彼时只需一大将镇守边关以防异族,便可后顾无忧,一如已得江东之吕布,从此便可专注攻伐他郡,荡平天下以成不世之功。之前有吕布的搀和,再加上不得不为了安抚吕布而送上去的对冀州的名分,让曹操束手束脚,可如今刘备同袁尚密谋图河北的事发,却是给了曹操一个绝好的兴兵借口,倘若谋划的好的话,完全可以借公孙瓒收缩兵力于辽东,同公孙康死磕之机,借刘备还有公孙瓒麾下之臣的名分,以威胁并州为借口,进可收幽州于囊中,退也可趁机借袁谭之名义,以袁尚同刘备结盟之事分化冀州内部袁系势力,越过壶关,将冀州拿下。只要动作够快,抢在如今尚还在“犹豫不决”的吕布反应过来之前造成既定事实,到时候就算是吕布有所怨愤,可彼时已经成功获得河北三州之地的曹操,便是实力超群的吕布,也说不得要考虑一下为了“区区”冀州,拉长战线同曹操交恶的后果,是否合算。

是攘外必先安内?或者是要抓住如今这难得的机会拿下河北?让一向计多的曹操都有些拿不定注意。不得不问计于麾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奉召而来的三人当中,荀攸是如今曹军的谋主,而荀彧则更可谓是曹军势力的大管家,曹操对这两人的倚重,常以汉初留侯张良和萧何相喻。特别是在献帝驾崩之后,曹操并没有如同天下人所猜测的那般,效法灵帝前宦官、外戚争权时,立皇族孺子为帝的做派,而是在汉室宗亲中择当初光武一脉三十余岁的宗亲为新帝,虽然这新帝刘轶比之之前献帝政令不出未央的惨状更为孰甚,压根连传国玉玺都没有,发布政令的代天子玺都掌控在曹操手中,可单就这一举动,以及所谓的天下乱事未平,请新帝观政,待天下承平,自当还政的噱头,再加上新帝虽然并未得其他汉室宗亲认可,可毕竟也是延续汉统之故,竟是取得了身为铁杆保皇党的荀家的谅解和认同,这叔侄二人为曹操效命的同时,荀家也是为曹操此举承担了大部来自士族的压力,所以曹操对两人的信任和倚重,自是不必言表。

而同时被唤来的徐晃却是另一种情况。通过这数年的“考察”,当初同秦旭有过交情的徐晃,已成了曹操心腹大将之一,在将本族大将大多放在外部驻守各方


状态提示:第六百五二章 暗生痕隙,三州谁属(十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