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被打过后,哭着对那个妈妈解释道,“这本来就是你上午分给我们的一人一半,他那半吃完了,我吃的慢,没吃完。他怎么没吃?他的在肚子里,怎么能说他没吃?”
那个妈妈一时没理,笑着掩饰她的理亏,道:“谁让你吃的慢?你吃的慢故意馋他,你不掰给他,就吃快点!”
以后,小女孩再不解释。即使那个妈妈说:“吃哩真多,真是个饭桶!”转而看着自家儿子担心道:“咋就只吃这么点儿呢?怎么长个儿?”她也不解释。难道要她说,是奶奶和你让他半晌吃了那么多零食,连我的那份也被你抢走给他吃了,饭前我肚子里没食,而他已经被你们撑到吐吗?
“妈,俺弟玩。”六岁那年,小女孩上学了。
“好了,一会他回来我打他啊。”
“你姐的书是不是你偷的?”
“谁拿她破书了?”小男孩理直气壮。
母亲见小男孩这么说,对小女孩说:“你弟弟说他没拿,是你自己弄丢了吧?”
小女孩没说什么,坚持要搜找。那个妈妈只好搜起小男孩的衣服。结果真的搜出了被叠成纸包的书纸。
“他说已经叠完了,被赢走了。”
“你不是说要打他吗?”
“打个啥,小孩儿不懂事,他还小着呢,别烦我了,我还有事儿。”
说着,那个当妈的走了,临走时还警告姐姐,“你们别斗啊。”
这种事情发生过很多次,多到小女孩自己也无法记清楚。最后演变成——
“不就是几本破书嘛,谁偷了?”弟弟永远都是一副鄙夷不屑,有恃无恐的样子。
如果被找到书的残页,那个妈妈不耐烦地还给小女孩,然后转身便对小男孩训斥道:“你拿她的书干什么?她是什么好说话的人?还是她是啥好东西?你咋分不清好赖啊?”
一个母亲当着女儿的面,对儿子说这种话,是当真想训斥儿子,还是压根对女儿把自己的课本看得这么重要而表示不满。明着气儿子不该偷姐姐的课本拿去叠纸包,其实就是在指着儿子贬低女儿。
于是女儿向自己的妈妈说道:“他偷我书!”这一句是在申辩,可是这个女儿一向不爱多解释,因为对于一个将儿子视作至宝的母亲眼里,儿子做什么都没有错,解释只会换来一句“你比他大两岁,你是个当姐的,怎么就不知道让着弟弟呢?”
“妈,他又偷我书”
“又偷我书”
“偷我书”
后来女孩不再跟妈妈说这件事,发现弟弟撕了自己的课本,直接把弟弟推在地上。所以也反复地挨打。
这个女孩的爸爸一直在外地打工,几个月才回来一次,她的爸爸是个爆脾气,听到弟弟哭,听到母亲所谓的解释:“这闺女不省事,老是跟她弟弟斗。”爸爸比妈妈更重地殴打她,把她倒提起来,扔到门外不管,任她大哭,直到嗓子哭哑,发不出声来。
反反复复,一直到她十二岁那年的暑假。弟弟非常爱攀比,衣服,样样同班里的同学攀比。而姐姐,一年到头,不曾添过一件新衣裳,都是拾邻家姐姐的旧衣服穿。
有一天,在奶奶家里,弟弟跟两个比他小四五岁的堂妹抢东西,这个姐姐想把他们劝开。弟弟因为这个姐姐没有站在他这一边帮他对付两个堂妹,所以照着姐姐的手腕上咬了下去。姐姐觉得这个弟弟不识好歹,跟两个小四五岁的妹妹抢东西,作为哥哥,一会儿被奶奶发现了,一定会挨打的。劝开了,自然就没那么严重了。可这个弟弟居然咬她,姐姐的想法一贯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姐姐一牙还牙。最后的结果是,爷爷奶奶发现,她的三个孙女在打她的一个孙子,于是,这个孙子得到了各方安慰,三个孙女挨打后被赶走了。
这个姐姐领着两个妹妹在田里转了一圈,把两个妹妹哄得不哭了,三人便各自回家了。没想到,这个女孩的父母正在家里等着她。当然还有被爷爷送回家的弟弟,他还在抹眼泪。虽然眼泪已干,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农村,家长看到的只有男孩的委屈,女孩算得了什么?
女孩得到的只有残暴和滕条。
他们打痛快了,消气了,领着男孩出去玩了。家里只剩下女孩。
女孩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活着,为什么要活着。奶奶不疼,爷爷不爱,连父母也视自己如可有可无的存在。女孩的情感无以寄托,无以倾诉,“我生下来就是为了让你们打吗?”
傍晚的时候,女孩在自己睡的床上方的横梁上吊了一根绳,她在床上放了一把她家里最高的椅子,女孩站了上去,头的高度正好可以套进绑好的绳里面。脖子被哽到了,原来是绳子打结的地方。心想:你们对我不好,我要对自己好。她把绳结挪到一边,然后把头跨进了绳子那边。
“嘣”地一声,当她眼前景物摇摆不定时,她知道她已经狠命咬牙踢翻了椅子。窒息的感觉让她第一次体会到死亡的痛苦原来是这样的具体和深刻。肺缺氧不能呼吸的感觉,她的身体告诉她,肺急切地想要呼气,好难受。她好痛苦,很矛盾。她真的想要离开这个世界吗?可这个世界还有她想要留恋的东西吗?
“妈妈会后悔吗?”女孩的意识在完全消失前,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希望妈妈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