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往寺外房屋搜索的那一眼还是有其他意外收获的,鲁一弃看出那喇嘛寺的大门是正对着一条线的。.
那条线似乎不大对。鲁一弃没有问,而是直接告诉给刘只手知道不对劲。这也是在他更多理解了《机巧集》和《班经》中的道理后才具备如此信心。
那是一条小路,其实连真正的路都算不上,就是房屋之间留下的一条狭长夹缝。刘只手答道,他不是第一次来这里查看整个地区的地势地貌,也早就看到过这条细长的线了。
本来大门正对路径口子是谓路冲,这条小路虽小,却也是会走漏佛气的散元之道。中原之地的寺庙门前不但不会正对道路,而且还会砌一道佛号墙,就是起到拢佛气防晦冲的作用。胖妮儿从鲁一弃开口提到那线就也看出不对来了,于是针对这现象又是一番侃侃而论。
我以前也注意到这条小径不对劲,可又没什么局相能对得上号。后来细想想,觉得大概是藏地与中原习俗不同,建筑上不讲究风水格局的。刘只手说。
不是,此处不但讲究的,而且非常讲究,这乃是个绝妙的风水格局。你们再仔细地看那小道,是前宽大后渐窄,尾部呈尖合闭。而寺门之前虽有横路却不直,呈半环状一条无旁支的大道两边延出,一端至金玉市,一端至骡马市。
鲁一弃说到这儿停了下,他是留出时间让大家都辨看清楚。然后便又接着说道:你们再往寺中看,三层叠台,转轮廊端中,白塔居顶后,双殿并列。周围呢,是高墙环砌,直连至天梯山山体。你们细看看,这些都是蹊跷之处。
没错,这和一般的寺庙格局是大不一样。刘只手说话的语气像是在替鲁一弃做佐证。也难怪,他查看金顶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以朝佛之名也进去过好几次。
是的,不但与中原一般寺庙格局不一样,就是藏地也没见过这种布局的。胖妮儿补了一句,藏地她来过,也去过许多名刹大寺,确实是没见过这种布局的。
因为这本来就不是寺庙的风水格局,而是大富之家的风水格局。
大富之家?胖妮儿不止是不相信,简直是有些难以想象。那你说这到底是什么局?
这种格局的建筑原多为豪富徽商所用,后晋商也偶有效仿的,是叫做貔貅吞食的格局。此处以寺门为口,小径为舌,半环大道连两市为前双爪。三层叠台分别为唇、鼻、额,白塔为貔貅角。转轮廊端中为鼻后的梁贯山根。双殿并列为眼,高墙连接山体,是以天梯山为貔貅身体。
你这一拆说还真是这么个局理儿。可这寺庙中的喇嘛怎么会刻意将庙宇建成这样一个风水局,或许是巧合吧?胖妮儿说。
不应该是巧合,你们从那小径的滑贴,从两市的对称,以及寺庙中各建筑位置的准确度来看,怎么都不像是巧合。鲁一弃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且你们从寺庙之中的建筑手法来看,都是平高台,陡落阶,贯长廊,四围院,这些都是最适合坎子家预设坎扣的建法。
刘只手听到鲁一弃的分析,不住地在点头,因为那金顶喇嘛寺他已经不止一次进入。虽然每次都是以礼佛敬拜的身份进入的,却是将大多的部位都摸了个清楚,知道了其中坎扣的大致情况。
的确不是巧合,就是这么回事。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养鬼婢也轻声地开口了。我在朱家时就曾听说过,朱家为了重掌天下,恢复帝家身份,不但招罗各种奇人异士,而且还在各地设下堂口和明、暗点搜罗经营钱物,以用作各种活动的资金。据说朱家每年的开销中,几乎有一半是由一座寺庙堂点儿提供的。以前我真不知道是哪座寺庙,今天终于知道,他们在如此偏僻地方还有这样个聚宝盆。
这么说那喇嘛寺是朱家的暗巢子了?胖妮儿的追问有些弱智。
那还用说,这之前我总以为据巅堂是朱门在此地的力量,金顶喇嘛寺或许只是朱家的一个江湖朋友或者之间有什么利益上的互通。可没想到就连那金顶活佛都是朱门中人啊!刘只手心中不由生出些寒意来。因为如果连寺中活佛都是朱家人的话,那么就等于说脚下这片地域上,不管是哪一族、那一部,也不管是穷是富,为牧为商,有力无力,都是受他朱家控制和操纵的,因为他们全是信奉活佛的。墨家的一个暗点几个人,能在此地混迹了这么久,也真实属侥幸。是因为此地外来商客多,也是因为墨家门人都是凭其他方法能力讨生活的,要不然早就被朱家人辨形儿了。
既然连活佛都是朱家人,那我们夜里破墙而走的事情肯定很快就会传到寺里。然后这山下所有的人都会注意到我们,特别是我和夏小妹,因为我俩被盯过一趟了。刘只手说。哎呀,不好!我布在外围的那些趟铃子都没来得及通知,可别在回暗点的时候和朱家人碰鼻子了。
照你这么说,山下我们已经没有地儿可去了?胖妮儿问。
不知道,要是我门中的那些趟铃子转机得快,没让对家套了索子,他们这些本地本土的倒说不定能找到些稳妥的点儿。唉,要是我们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