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你的焦虑和恐惧可能来源于你的低自尊,即自我评价过低。你之所以不愿意面对未来,是因为你对自己的不信任:你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总是不愿意相信好的事情会在自己身上发生。
如同文明的进步一样,人类大脑也是从原始状态朝着更加先进的状态进化的,每一个新的、更好的大脑都位于原有大脑的上部。正是得益于这种进化过程,人类才获得了新的手段与能力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换句话,每一个新的进化阶段都能为我们人类提供一个更好的、更敏捷的大脑,可以帮助我们延长寿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随着大脑皮质的发育,我们突然发现自己能够更好地控制大脑边缘系统的冲动,或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情绪反应。大脑皮质总是试图调节并控制其下面较为古老的大脑边缘系统,这就是大脑自上而下的感知机理。但正是由于这种感知机理的存在,大脑皮质和大脑边缘系统总是认为自己的事情比对方的事情更重要,所以它们试图控制对方,结果导致人脑产生了很多内在的问题。具体来讲,大脑皮质认为自己比大脑边缘系统更聪明,往往借助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否定大脑边缘系统的情绪要求,并对大脑边缘系统进行过度的控制。而大脑边缘系统则觉得自己的需求更加迫切,不愿意服从大脑皮质施加的逻辑推理的节制,并通过促使人体产生各种情绪反应来实现自己的需求。就这样,大脑这两个部位就陷入了持续斗争的状态。虽然从整体上来讲大脑希望寻求平衡,但要缓和大脑皮质和大脑边缘系统之间的斗争绝非易事。虽然持续的平衡难以成为现实,但我们发现这两部分大脑的相对影响力呈现出了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然而,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大脑中这两个相互独立的部位按照协调的、和谐的方式相互配合,实现具有可持续性的整体平衡。
恐惧是由一个独立的个体所感受到的,那么我们可以在一定的意义上恐惧是主观的,并且恐惧的形式并不唯一,有些恐惧是由对个体具有威胁的外在环境所带来的体验,而另一些恐惧并不是。对于人类来,恐惧的形成也是分时段的,有些恐惧感只在儿童时期出现,而另一些则出现在青春期,或者成年之后(这不意味着其中没有联系稍后会到)。对于所有高级动物来,恐惧是一种情绪,可以警示马上将有危险降临,这对生存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不同种类的高级动物,情绪表达的情绪和强度是不同的,恐惧的‘范围’也是不同的,相比于呆萌的海星或者水母,兔子的情感表达明显范围更广,但是相比于人类,兔子的情感表达又会显得十分狭隘。认识到人类拥有其特有的恐惧是很重要的,这表示了恐惧的来源不仅仅是原始的生存威胁。我们将对比的目光放在不同的生物间去做一个横向对比,前面有答者提到了恐惧的神经基础,生物学角度是一个很直观的角度,比起神经敏感的地鼠来讲,在草原上走来走去的雄狮或者猎豹看起来就没有那么恐惧,我们可以粗略的捕食动物和被捕食动物之中后者显然更有理由保持高度的紧张和警觉,如上文所的恐惧是一种对生存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不断的进化中,处在食物链下赌物种就进化出了更敏锐的神经,甚至生理上都有所不同,比如侧眼,比如在蝙蝠黑暗而潮湿的洞穴中生存的能力,(黑暗而潮湿的洞穴。好像正是人类会感到害怕的环境。但是对蝙蝠来却正好是安稳的住所。)而捕食动物更多的则是前眼,强壮的肌肉。
横向对比之后就是纵向对比,同一物种间的恐惧是否也有如此显着的差异呢?当然有,对于人类来有些人生来就胆子大有些人则胆子。我们也能从家养宠物身上看到类似的情况,比如我在宿舍养的猫连门都不敢出,但是隔壁楼妹子的猫自己就能打开门跑出去浪一下午。那么这样的差异是不是真的是生的呢?实际上或许并不是这样的,当我们观察野生动物的时候会使用一个指标,叫做多型性程度,这是一个粗略的指标,大概的含义就是我们观察某个物种时,个体间体型,生活习性如果极为相似,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其情绪反应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这就从反面一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同种生物也会有恐惧的差异,由于其个体间的体型不同或者生活环境,习性的不同。放在人类身上,我们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生活环境不同。生活环境为什么会造成恐惧感的不同呢?做一个简单的解释。自然界中,虽然有不少动物本能的就能知道什么样的生物是有危险的什么样的情况是有危险的,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有很多动物(以鸟类为典型),需要经过教导才知道什么是敌,以及什么样的情况应该躲避。也就是,一定程度上,所产生恐惧的情境是习得的,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各个时段特有的恐惧,并非没有联系的,他们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中包括学习和影响。
把恐惧理解成物种生存的一种能力,恐惧会触发物种对未知环境的回避机制,以确保在位置环境中的最大生存率,当物种由低级形态发展到高级形态,随着对周围环境的掌控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提高,逐渐的可以将主观的恐惧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