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建兴十四年的春天到来了。
按网络上曾经流行的说法:历史的车轮依旧在滚滚向前。
过年的时候,青州各级官员被要求走访自己辖下的地区:节度使徐睦河亲自走访各府城,府城官员要求走访到县,县级官员走访到村或坞堡,村级官员走访到户。
凡是已经编户齐民的人家,每户都要送上几升粮食作为节帅府给民众的新春贺礼。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是可以在大战之前进一步团结民众,收拢民心;第二是可以通过这种走访,建立起基层的威信和亲民的形象;第三节帅府新任命的基层官员可以通过走访对自己治下的人口和土地有一个大概印象,并且还能对全青州直辖的人口做一个统计。
节帅府目前任命的低级官员,主要来自莒州、日照等地那些入盟较早,取消独立性最早的家族。
通常是这些家族的子侄辈年轻人,加上新军中受伤退役的部分老兵,以及在之前几年表现出色的民兵队长之类。
之前,这些人大多并未真的当过官,刚刚任命为基层官员不久,还没学会官场上那些乌七八糟的事,因此显得比较朝气蓬勃,节帅府下令让他们深入基层,这些本来就从基层出来的小官也不含糊,在出正月之前就完成了任务。
经过统计,青州辖下在册人口一共有18万户,82万口,其中16到45岁的丁壮和半丁共有17万人。
徐睦河和他的幕僚们估计,那些外围坞堡手中应该还有8到10万人口左右的隐户,各地山上也有差不多这个数字的未下山流民和土匪。
若是能把这些人利用起来,青州总人口可以突破一百万,丁口二十万并无问题。
当然,这工作急不得,也不可能在鞑子进攻之前做完。
齐省地方政权只能依靠目前的这17万丁去抵挡鞑子即将到来的猛攻。
备战依旧是接下来最最重要的工作!
为此,过年期间,青州的军事统帅徐世杨只给自己放了两天假,跟赵珊赵琳姐妹以及刚刚学会摇摇晃晃到处跑的儿子团聚一下,随后就投入到紧张的备战工作中。
按照新军参谋部的计划,青州节度使动员十万男女劳力,开始沿着黄河\\运河一线修筑大规模防御阵地。
阵地从泉城府的黄河出海口开始,沿黄河一直修到兖州府安平镇附近,然后拐个弯,顺着运河再修到微山湖。
整条防线长达一千多里,防御距离之长,几乎不可能指望形成重点防御。
这也是齐省起家带来的大麻烦——四战之地,几乎没有可以用来防御的地理边界,敌人能选择任意一个位置发起进攻,而且每一个位置都有很大可能形成突破。
为此,徐世杨不可能接受修建太高太厚的长墙之类的永备工事——他没有那么多资金和人力去修建这样的工事,修了也没有那么多兵去填充防线,有兵也不能保证不被敌人突破。
因此,徐世杨的选择是低矮的胸墙和壕沟结合的大纵深防御。
徐世杨打算在黄河\\运河在西岸挖掘五道半米宽,半米深的壕沟,挖出来的土直接堆在壕沟边上,这就是五道胸墙。
胸墙的厚度只有几十公分,但抵挡鞑子的重箭直射已经足够了。
规划中的五道胸墙壕沟工事之间还有密集的纵向交通壕,和大量足以陷进半只马腿的小坑,这样即使前面几道防线被突破,部队也可以通过交通壕有序撤退到下一道防线,而不会被敌军骑兵追杀,造成全军崩溃。
当然,在徐世杨看来,修建这种工事,最大的好处其实是工事的成本很低,而且修建方式真的很适合汉人民兵——反正就是刨地呗,这个星球上没有比汉人更会刨地的民族了。
黄河\\运河以东也有规划中的工事,大部分依旧是类似的壕沟胸墙工事,不过由于深入控制区,东岸的工事有很多运河或黄河坞堡作为支撑点。
这些支撑点可以储备着大量粮草和其他军用物资,以及作为机动部队的新军。
徐世杨和他的参谋部认为,如果鞑子真的头铁到不灭青州誓不罢休的地步,那么等他们突破西岸五道防线,又渡过黄河/运河之后,参谋部还是不能准确判断对方的主要突破点位置,那么大家不如自己抹脖子吧。
这不是统帅和参谋部不合格的问题,这样的指挥系统纯粹是傻子组成的。
徐世杨觉得,他的参谋班子很不成熟,但不至于傻到如此地步。
麻烦在于,开春正是农忙的时候,大规模动员人力必然会影响农业生产。
现在毕竟是个农业社会,手上无粮,心中必然是要慌张的。
况且青州刚刚统一大半个齐省,若是第一年就来个饥荒,必然会严重削弱政权的基石,因此徐睦河、徐世杨召开辖下全体高层干部会议,要求在保证部队战斗力的情况下,努力维持农业生产。
目前,青州编户齐民的17万男丁中,完全脱产的新军共有7000人左右,其中野战军五千,新兵营新兵两千。
基本统一齐省后,原青、莱、登三府沿海坞堡下属船队基本落入青州手中,徐家凑齐一支有五十多艘大小海船组成的舰队,水兵人数在一千人上下。
脱产的地方官员、公务人员、教育医疗系统男性有略微不到三千,军工厂、钢铁厂、盐业公司、银行等企业有五千多男丁(纺织厂以年轻女工为主,不算在内)。
这样计算下来,青州辖下共有一万六千男丁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