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六年,很快即将走到尽头。钱惟昱一边忙着治理吴越国内政、消化赣北占领区的胜利果实;一边还要大力资助淮南李重进好生重建其根据地,为即将到来的赵匡胤篡周自立做好准备。
按照原本的历史,到了来年正月初的时候,赵匡胤就要动手了。关于一些历史书上美化的、关于陈桥兵变是赵匡义和赵普临时起意策划、而赵匡胤事先完全不知情、事发当天也确实喝多了酒酩酊大醉任人摆布这种说法,钱惟昱是肯定不信的。事实上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信——
陈桥兵变的诱因,便是显德七年元旦那天,朝廷接到边关急报说北汉联合契丹大军,趁着柴荣新丧的机会南下大举入侵,符太后妇道人家慌了手脚,问策于宰相范质,范质言道应当派遣赵匡胤统领殿前司禁军全部及侍卫司一部北上抗辽。这个借口为后来赵匡胤夺权成功铺平了最后的道路。
因为赵匡胤虽然当时已经是殿前都点检了,但是在和平年代将领没有皇命也是不能随便就调动大军的,而且枢密院不正式下令出兵的话,殿前司禁军也无法支领出征所需的粮草,后勤上会受制于人。而正是北汉联合契丹入侵这个消息,让赵匡胤有了一个先把大军调动起来、并且扫平后勤障碍的借口。
问题是,最终按照宋史的说法,赵匡胤在陈桥驿被赵普、赵匡义“临时起意”、“在本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拥戴、回军汴京篡周自立之后。那支本该“南下入寇”的北汉契丹联军就莫名其妙地“闻圣天子得国、自行遁去”了,宋军也无需继续北上抗击辽军了——如果辽人在柴荣死了半年都要南下趁火打劫,而南朝临时发生改朝换代这种大事之后却自己退兵走了;那契丹鞑子得是多么的“国际主义精神”啊!为了配合赵匡胤演戏夺权,居然靡费钱粮配合设局!
所以,即将发生的篡周之事,可以肯定赵匡胤处心积虑蓄谋已久的,历史上的柴荣比本时空早死了一个多月,也就是说柴荣死后赵匡胤各种人事布局、调动升迁、犒赏将士、收买人心一共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准备,才把李重进张永德等原本世宗死的时候威望比他高的人在禁军中的影响都洗掉。如今既然准备地时间短了一些,那么钱惟昱估计真的到了动手的那一刻,说不定还会稍微多费一些周折,至少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只有侍卫司副都部署韩通一个人为后周王朝死于国难。
或许有人会问:赵匡胤不会延迟一阵子再动手么?这一点钱惟昱通过多年被北朝局势的观察,那是丝毫不担心的:既然已经推定陈桥兵变是赵匡胤从头到尾通盘预谋的,那么历史上“辽国入寇”的消息之所以刚好在大年初一传到汴京城、让宰相范质和王溥二人不得不仓促在一天之内议定派兵决策、次日大年初二就由赵匡胤带兵出征、走到陈桥驿歇息后大年初三黄袍加身——这一切肯定都是赵匡胤精心挑选好的时间点。
钱惟昱代入赵匡胤的角度、如同围棋高手复盘对手的用心那般反复思忖。很显然,赵匡胤在年初一到年初三这几天动手,可以带来好几个优势条件:
首先,就是过年的时候百业歇息,大军进城出城扰民会少一些,赵匡胤在控制部队成功后回汴京之前,就一再“严敕部众不得劫掠府库百姓”,挑在过年的时候动手,自然可以让百姓少一些惊扰,多收拢一些人心。而且古代消息传递慢,如果平头百姓闷头在家过年不出门串门的话,说不定改朝换代了都不会第一时间知道。
其次,过年的时候,按照后周旧制朝臣五品以下皆休沐。掌管情报的职方司等衙门也不会常年有人待命——所以那个关键的“辽国入寇”的假情报才能顺利欺骗一时,并且在欺骗成功后,宰相范质王溥还没处去快速求证,想决策也找不到多少幕僚或者懂军事的人一起讨论。因为军情紧迫,最终只能由范质王溥这两个不知兵的文官拍大腿决策派兵。如果不是赶在大年初一早上,很难想象这种假军情骗过满朝的难度会大多少。
很显然,赵匡胤不可能放弃“辽国入寇”这个重磅假消息对他大业的促成效果。因此,他很有可能依然选择在显德七年的大年初一开始动手。
事实上,从“显德七年”这个年号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按说柴宗训即位的第一年沿用柴荣“显德六年”的年号无可厚非,毕竟老爹已经用了大半年了。但是在次年居然继续使用“显德七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之所以会如此,也只不过因为柴宗训在第一个完全属于他的年份中,做皇帝做得实在太短了,仅仅“三日天下”,所以来不及拥有自己的年号罢了。
……
腊月的第一片雪花,终于飘落在杭州城内。逐渐肃杀的氛围,似乎昭示着华夏大地即将迎来一场巨变。钱惟昱身居宫中,也少不了每隔几天就召见职方司的顾少妍一次,听她汇报一些消息。
“听说金陵城和扬州城都已经差不多修好了?李重进那边最近可有什么欠缺的?这年头不是省钱的当口。”
“确实都已经修好了,听说李重进以工代赈也用了十几万民夫,滁北的清流关也修葺整顿一新。如果真的有什么变故,定然也可以固守一段时间。赣北荆东的池州、江州、洪州、鄂州四座我军重镇也各自整备停当,还拨给了总计了三百架石砲、床子弩等守城器械,以备不虞——不过,大王便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