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越沧海>406.第406章 改革契机

大理国方向彻底平定了,后宫的隐患也得到了解决,美洲作物全部有条不紊地分批下种繁衍,至于工部和太医院的人则在试验金鸡纳霜和熬煮金鸡纳树皮的土法产物如何加入一些君臣调和的辅料配比成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正轨当中。吴越国的国策,终于可以转入对下一阶段目标的规划上了。

如今,已经是建隆三年年中,按照钱惟昱所知道的那些历史知识,目前最急迫也是最需要面对的问题,便是对湖南地区武平军政权的攫取工作了——

钱惟昱记得历史上的武平军节度使周行逢貌似就是在建隆三年下半年病重挂了,只留下一个11岁的儿子周保权继承武平军节度使的位子。

因为周行逢到死都是一个节度使,而没有称王,更没有称帝,因此在这种乱世中,其权力的世袭继承权威性便受到了更大的削弱——这年头,哪怕是称王称帝者,若是死时推举幼主继承,都会有掌兵大将跳出来生事儿,何况只是一个节度使呢?历史上周行逢临终前告诫其幼子说:“为父一生共同起兵的袍泽大将,基本上都被为父找借口杀了,只剩一个张文表非常谨慎,实在找不到错处,没有借口杀。不过为父深知此人隐忍,若是为父死了你继位,张文表定然要叛乱,到时候一定要提前做好武力平叛的准备。”

周行逢死后,张文表果然叛乱,占据朗州(今湖南常德)为根据地、并且试图进攻潭州(长沙),幸好周行逢临死前做了一些制衡的处理,给周保权留下了另一个能力和资望略在张文表之下的忠心部将杨师璠制衡。杨师璠的能力虽然不如张文表,不过因为手头有武平军麾下主力的作战部队,靠着一力降十会的正面硬抗,在两个月之内就平定了张文表的叛乱。

虽然张文表被压了下去,但是历史上到了这一步武平军显然已经因为内讧而元气大伤,北边的赵匡胤以李处耘、慕容延钊等人分统水陆军,集兵数万南下。

加上武平军北边的荆南高氏政权主公高保勖也在周行逢死后仅仅几个月便非常巧的一并病死了、把荆南政权传给了19岁的高继冲,高继冲相比于周保权当然是年长不少,但是同样存在威望不足的问题。如此形势下,本就两家合兵都扛不住赵匡胤南下的荆南军、武平军两家政权,便被赵匡胤轻而易举地小半年就搞定,湖南湖北的地盘彻底改姓了赵。当然,最终的统一过程也不是全部靠武力,而是作战为辅、威慑为主。高继冲和周保权在初战受挫后、明知不可能抵挡住的情况下,主动选择了投降北宋。

钱惟昱对历史的记忆,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具体周行逢几月份死高保勖几月分死那些细节就记不清了,对于如今的吴越国政权来说,要想利用这些机会唯有趁早做好准备,以不变应万变——正如天才等于99的努力加1的机遇,既然知道有机遇在那里,那么不管机遇究竟在哪个具体的时间点到来,只管做到有备无患也就是了。

如果把视野放大到“上帝视角”俯视两湖地区的战略地图,便可以看出,如今两湖周边政权的存在于历史同期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异的。首先原本应该在建隆元年年底就该被赵匡胤剿灭的李重进政权因为赵匡胤在登基之初就折了慕容延钊这个臂助与大量兵力、同时李筠也比历史同期更能打更能撑、北汉刘家见有机可趁也表现得比历史同期更加积极;多方因素作用之下,李重进足足比历史上多撑了两年之久。

如今虽然李重进露出了颓势——比如说,经过建隆二年的相持消耗战之后,赵匡胤的宋军在建隆三年逐渐把被李重进占据的山东地区给扳回来不少,李重进北边的战略前沿重新被压缩到了徐州一线——但是不管怎么说,此消彼长之下,赵匡胤要彻底克服有吴越人在背后阴着输血的李重进,没个一两年是不可能的。

李重进未亡,那么与武平军、荆南军接壤的军阀就多了一个。至今为止,淮河以南最西端的光州、黄州等地还在李重进手上。黄州便是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黄冈市地界,外加后世武汉三镇中位于汉江东北、长江以北的汉口,属于湖北省,因此自然是恰好和荆南军、武平军分别隔着长江和汉江相望的。

除了李重进之外,原本时空中武平军南有南汉,东有南唐,其中南唐虽然强大,却是武平军世仇,因此不存在被南唐招降的可能性。而如今历史上南唐与南汉的地盘基本上都被如今的吴越国接收了,整个武平军东南两面乃至西南角都是被吴越国的势力范围所包裹。虽然从人口、地盘和兵力上来说,吴越国还没有表现出对北宋的优势,但是吴越国的钱粮财力、军械物资等方面已经有了完爆北宋的能力。加上吴越国在五代十国各个政权当中独一份的巨大内部稳定性与统治权威的延续性,更不是任何一个短命的朝代或者王国可比的。因此,除了大义名分这一点之外,纯属从实力对比的角度来看,一旦到时候周保权撑不住的话,也不是没有向南倒向吴越国的可能性。

如果真的到时候周保权明知自己非要当投降派了,依然因为赵匡胤称帝、吴越国没称帝,害怕受二番之辱而非要倾向于投降赵匡胤的话,钱惟昱自忖他手上还有一张牌可以打,那就是水军的实力差异——自古以来,水师部队的战力都是从南到北逐次增强的。李重进据有长江北岸领土已经有四年,和吴越国


状态提示:406.第406章 改革契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