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重生大唐当奶爸>第二百八十章 有人反对

接下来的两天,杜少清就安心在崔家住了下来,在崔灏的带领下,他四下转了转,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做千年的世家,果然从内到外,都有其不凡之处。

房屋建筑都是多年传承,古色生香不说,从占地面积来说,整个清河县几乎都是崔氏的,这还仅仅是一小方面,按照崔灏的介绍,五姓七家各自掌控着整个大唐不同行业的贸易问题。

比如太原王氏原先就掌握着大唐的盐业,博陵崔氏和赵郡李氏联合掌握着铁业,虽说大唐盐铁隶属朝廷专管的,但朝廷初立实力不足,不得不交给这些大门阀世家代为掌管运营。

李二上位之后,制铁业朝廷也分出些交给长孙家经营,算是一个想要慢慢拿回资源的苗头,但这需要时间积累。

去年杜少清拿出了制盐秘法,朝廷雷厉风行,一下子洗牌了整个制盐业,导致原本十分珍贵的白盐成了普通百姓餐桌上的东西,太原王氏的生意直接被冲垮。

但他们也是敢怒不敢言,朝廷占着大义名分,谁敢站起来拦着天下百姓吃盐,恐怕不用人煽动,百姓们就会首先站出来反抗了。

也正因如此,太原王氏已经将杜少清恨上了。

至于说五姓七家里面的清河崔氏,占领的行业则是民生万事,其实就是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做。

听完这些,杜少清感慨颇深,如果不是崔灏这个力图推翻自己家族,想重铸辉煌的反骨仔跟自己说这么清楚,恐怕天下能说清楚的,也就自己的老岳父皇帝李二了。

跟这些人做的买起来,自己联合程咬金卖酒就显得小打小闹了,更别提做家具等等。

这时候杜少清有点后悔自己那么简单就把煤矿一项交了出去,如果能吃下煤矿行业,恐怕才能够跟这些人真正一较高下吧,可惜为时已晚,煤矿已经归了朝廷。

想来当时的皇帝李二一定十分的开心吧,他也能看到这是一项可比盐铁的东西,却实实在在攥在朝廷手里,这都要归功自己的好女婿杜少清,也正因如此,杜少清越来越受宠。

五姓七家这么强大,联合起来朝廷都要让步,为什么崔灏却要站在对立面做反骨仔?这个问题杜少清也问过这小子。

没想到崔灏年纪轻轻却看得很明白,五姓七家祖训都有一条,不拥兵自重,不起兵乱世夺权,诗书传家可谋万世!因为大家都知道: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夺了政权成为皇族可能不难,但皇族有多久富贵?最多百年,强如大汉也不过前后四百年,比不了源远流长的千年家族。

这是世家立身之基石,但崔灏也看到了,这也是世家不稳的标靶,如老爷子崔彦穆所说,天下是打出来的,皇位并不是天授,而是谁有兵权就该谁坐皇位。

世家大族如今虽然不拥兵自重,但却干着挤兑朝廷压榨百姓的蠢事,无异于在暗中跟皇帝夺权,早晚有一日引来皇帝的记恨,到时候就不是知错就改改换换作风能救回来的。

恐怕帝王一怒伏尸百万,大军出动直接将世家的一切荣耀美梦全都打碎,那时候悔之晚矣!

听到崔灏推心置腹的解释,杜少清不得不感慨此人的气魄和眼界,壮士断腕,的确远超常人,怪不得崔家老爷子青睐他,因为老爷子也看到了,却无能为力,或者说他没有这个孙儿有气魄和勇气。

杜少清心里想说,五姓七家这么强,朝廷如果全杀了,会不会引来整个国家的瘫痪?崔灏是不是多虑了?但想想还是没开口多问,毕竟人家想的也没错,盛极必衰亘古不变。

其实杜少清没学多少历史,并不知道后来怎样。

五姓七家辉煌多年的确不易,但崔灏看得没错,历史记载:这些大世家的确是在唐朝衰落了,从皇帝李世民就开始暗中设法瓦解对抗,直到女帝武则天时代,三代帝王一共用了将近六十年做到了这件事,五姓七家最终还是退出了舞台。

当然这都是后话,现在没人知道日后会是这个结果。

逛了一遍崔家,杜少清还发现了这些大族不同于世俗的地方在于教育,大家族里面的孩子,无论嫡系、旁支等等,适龄的孩子都要送到家族学堂读书识字,从而确保家族的下一代起点就比普遍百姓要高。

要知道大唐还没进行普及教育,因为没有这个资本,没有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书籍就不能广为传播,百姓家中连书都没有,何谈认字?

所以这些家族能有自己办的学堂,已经快了所有人一步,甚至他们还从周围吸纳一些外姓的可造之材进来学习,从而跟对方确定师徒名分,将来如果这些孩子做官出息了,也自然而然是崔家的关系网。

这也是为什么五姓七家能够占据半数以上朝廷各地官吏的原因,也是大唐开科举收效甚微的原因。

大唐学习前隋开科取士,目的就是打破世家的封锁,可现在倒好,来考试的学子九成都跟这些家族有关系,开科取士不一样是在给这些家族的人腾出官位?为此皇帝李二也暗暗发愁。

除了随着崔灏逛逛崔家以外,杜少清还真的从善如流,在崔里面不客气的看起了书,当然他感兴趣的不是别的,正是崔老头所说那几百册传承自医家的著作。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医家也是传承久远的一家,但后来渐渐没落,不知道是断了传承还是隐于世外,没想到崔氏还有收藏医家从著作。

不止如此,杜少清还顺带找到了他们收集的兵书战阵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章 有人反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