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穿越晨光里>第三百零七章 陈琦中进士

嘉佑七年,五月,一代名臣包拯卒,邹正达和邹正业携子侄去京城吊唁。

包公逝世时,包绶年仅五岁。仁宗到包公府上祭奠,对包绶极为怜悯,授公将仕郎、守太常寺太祝。服除之后,又加承奉郎,覃恩转大理评事。

邹正达邹正业回来说起包拯家的家事来,不胜唏嘘。邹晨听得低下头,双眼泛红。

八月,开始各州府的贡举。

此次解试可谓是全家出动,几个月前便让柳氏的娘家人在宛丘里给租了一个宅院,专等着考试这几天好让家里人坐去。

为了能让五郎安心应考,文七姐思慧也在一个月前便随着五郎回了邹家庄。

文思慧乃文彥博的掌上爱孙,自小受过极好的教育,她落落大方,端庄娴静,又不恃宠生骄,从不倚仗自己的家世给黄丽娘使眼色。处处尊重黄丽娘,对几个妯娌又刻意的讨好,受到了全家人的喜爱。

黄丽娘更是处处拿她和邹晨相比,让邹晨向她讨教和学习,学习她身上那股大家闺秀的味道。

到了八月之时,全国各地的学子们便汇聚在州府的贡院中待考。各州府的贡院全部用荆棘编铺于围墙上,禁止别人往里攀爬,贡院便有“棘闱”之称。又因为一般是秋天考解试,所以解试也叫做秋闱。

通过报名、唱诺、搜身检查有无挟带之后,众考生随着差役们鱼贯的进入了各个考棚中。

邹家的二郎四郎五郎六郎参加了此次的解试,今年陈琦和沈芳也一同步入了考场。

唐宋时的考场与现代教室式的考场大致相同,并排放着几排桌子。由于考场中没有交椅板凳之类,所有的考生都是站在桌子后面进行答卷。

北宋前期。上承唐朝和五代的制度,主要有进士、明经、诸科。宋代的诸科大致相当于唐代的明经,其中也分为九经、五经、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通礼等。而进士科更令世人睹目,因为考取最难,一般每次只取二、三十人,仅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若是进士科能考中,那么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

进士科主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场中的考生不仅要做诗做赋,还要临场发挥。按照考官出的题目做文章一篇。

经过三场的考试之后,考生们疲惫的走出了考场。等待着几日后张榜。

邹家人焦急的在宛丘等待着,和他们一样焦急的还有各考生和考生的家长们。

谁不想贡举得中?谁不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呢?

这时,遥远的白令海峡,寒风冷冽,白雪皑皑的山峰一眼望不到。

大郎和三郎。在一个月前便下达了顺着海岸线往南前走的命令。

这里,到处都是山峰和岛屿,气候寒冷。真不知道能盛产什么高产量的作物,哪怕就是有作物估计也会被冻死。

一眼望不到头的山脉,山头上全是白雪皑皑的峰顶,从雪山上流下来的河水寒冷刺骨,令人不寒而栗。

顺着这些岛屿往南走,气候才慢慢的变得温暖起来,而那些以前经常可见的蓝狐渐渐不见了踪迹,兵丁们逐渐适应了这里的恶劣环境。

最终,他们的船几经犹豫地停到了一个大岛旁边。

大郎和三郎决定返航了,离家已经一年多了,思乡的愁绪一直缭绕在所有人的心头。

来的时候,三条船上将近一千一百人,到了这个大陆之后,只剩下八百多人。那些死去的兄弟们,甚至连个尸首都没有,为防止瘟疫,一旦死去便被扔进了茫茫大海中。

大郎和三郎想起当初说过的话,一定会把他们完整的带回大宋朝去。可是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便死了三百多人。

他们决定,再对这个大陆进行最后一次搜索,如果确实找不到什么值得带回去的东西,便开始收集食物准备粮草,等到刮西风的时候,便扬帆回程。

下了这个决定后,他们留下一百多人维护和看守大船,带着剩下的七百人,分成几队,开始对这数个岛屿进行最后的搜索。

一个月后的今天,所有的人全部泄了气,只是几个岛,岛上什么都没有,除了树林便是雪山。几个军都指挥使偷偷的来询问,是不是要返航了。

于是,大郎和三郎在和郑师爷、敬平交谈之后,下达了返航的命令。

听到了这个消息,所有在岛上四处闲逛的兵丁都狂喜的呼喊了起来,相互打趣并且互捶着对方的胸膛。

一个兵丁不小心被人推落到了水里,刺骨冰凉的河水瞬间将他的狂喜给浇个通透,他惨叫一声站起来,抹了一把脸上的河水,破口大骂是哪个无耻的混蛋把他推下水的。

突然之间,他停止不动了,惊恐地盯着自己的双手,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藏在他的手指缝里,上面还沾着他刚刚抹脸时不小心蹭掉的血迹……

他弯腰抓了两把,看着手里的金砂狂喊了起来……

“金子!他娘的,河里全是金子!”

兵营震动了。

邹家的人也被震动了。

解试的结果,大出家里人的意料,只有五郎取得了解试资格,其他的几个兄弟和沈芳全部落了选。陈琦同时考中,将和五郎一起在明年的三月参加省试。

邹晨安慰几个哥哥,大宋朝每隔一两年总会举行一次贡举,今年不行,还有明年后年。二哥才二十三岁的年纪,还可以再考好几次,那些连考了十次不中的考生大有人在。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七章 陈琦中进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