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

文禛这次前往归化,除了是要御驾亲征对付大商,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对塞外百姓施恩重生之天下。出发之前,他就已经与阁老们商量了几项为了争取塞外民心的政策,毕竟这块地方与大商实在太近了,若是将这些绕勇善战的战士们逼到大商那一边,会是朝廷巨大的损失。

进城之后他先是进入都统府听取了归化城附近近期的战报,文禛并没有立刻就下令去追击蒙或,而是让大军与守城将士先休息,毕竟穷寇莫追的道理他还是懂得,而且这样偌大的草原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形成合围,根本不可能拦截到那三万多来去如风的骑兵。

文禛原本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接见草原各部的首领,对他们进行安抚与震慑,避免这些人倾向大商,不过如今虽然圣驾已到,这些首领们却还没有赶来。

草原一带的部落之间要么是相互通婚,要么就是相互仇视,共同生活在这片草原上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与大商的部落或多或少都有些沾亲带故。之前看到归化被围困,不少人的心理就陷入了犹豫,并没有急急忙忙地赶来救援,如今反倒失了先机。

在都统府中接见官员的时候,文禛身边一左一右坐着两个人,左边的自然是天下第二尊贵的太子,右边的却是宁云晋。

这两个少年人都是清新俊逸的长相,浑身上下无一不透露着高贵与优雅,左边太子的笑容清冷威严,右边宁云晋的笑容却如春风拂面,一刚一柔仿佛两个金童似的,让人看得自惭形秽。

不过太子坐在皇上身边是正常的,一个大臣能有如此殊荣坐在皇上身边又叫什么事,因此望着宁云晋的时候无不带着探究,直到知晓他是此次大战最大的功臣之后,那种眼神才渐渐变为崇拜。

祭天者、文武双全的三元,而且还是一名能够以少胜多的智将,这样的事情放在一个人身上都已经是传奇,如今却汇聚在一个仅仅十四岁的少年身上,这样的成绩顿时让人觉得即使再怎么优待他也不过分。

宁云晋即使脸皮再厚,一直这样被人望着也觉得鸭梨山大,用过晚膳之后,他就再也不肯与文禛一同出席了。

文禛见他宁可窝在营帐里研究那块玉璜也不陪自己,觉得有些失望,不过却也不想逼迫他,就放宁云晋一个人待着。

好在如今归化城中值得文禛一一召见的人并不多,大半天的时间已经足够。到了第二天,文禛便带着随行的人去参观归化城中最为有名的银佛寺。

一直以来草原上地位最高的并不是各部首领,或者文禛这位天可汗,而是喇嘛教的活佛。由于草原上几乎人人信教,光是归化城中的寺庙就有好几座,其中兴建最早的就是这里。

银佛寺草原人称之为大召,汉名则是因为寺中供奉的释迦牟尼像由纯银铸成而得名。文禛会选择这里作为第一站,就是因为寺中有着一位图克图活佛。

若是换做以前宁云晋可能还看不透文禛的用意,但是现在他的政治敏锐程度已经高了不少,只是稍微转了下脑子就猜到了其中的奥妙。

如今整片草原上最有影响力的是三个人,除了毕沧浪这位大宗师之外,另外两个都是喇嘛,其中之一就是图克图。

原本在上次与奉武族之战的时候,文禛为了取得宗教上的优势,曾经派人联络了克古拉二世进行宣传,可是临到最后这位活佛却背叛了大夏,转而倾向于大商。在那之后文禛只能改为联系位于归化的图克图,并且给予了他一系列的优待,从而使得图克图彻底倒向了大夏,并且曾经亲自前往北方进行佛法宣讲,深受文禛的嘉许。

如今既然与大商再次重燃战火,那么这位活佛自然就是需要大力笼络的对象。

这位活佛也是一个十分会来事的人,早在知道文禛要亲临归化的时候,他就让寺里开始准备盛大的诵经法会。銮驾的前进速度都是安排好的,因此这边也早就收到文禛抵达的时间,当时还有人说或者会因为蒙或围城耽误圣驾,想要推迟法会,却被图克图拒绝了,如今却正好。

在抵达银佛寺之前,文禛连夜颁布了针对草原的优待措施,其中就有豁免赋役六年,以抵此次兵祸之灾,这些大好消息仅仅一早上的时间就已经传开,沿途上不少百姓见到他的仪仗都会叩拜,称恩德高厚。

文禛原本还有几分自得之意,甚至还即兴吟诗一首,让鸿明与宁云晋这两个随驾以及其他扈从文武大臣品鉴,可是等到了银佛寺之后,他的脸色就变得阴沉了起来。

不亲自到寺庙,是没有办法通过文字想象得牧民们的虔诚,更没有办法理解那些跋山涉水赶来见活佛的信教者。

虽然并不是盛大的佛教节日,但是由于刚刚消弭了一场围城之灾,因此今天便有不少信民纷纷赶来。于是在距离寺庙还有好几里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那些虔诚的人们,不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三拜九叩一路拜着。

等到了庙中,图克图已经坐在自己专用的卡垫上,念诵着经文。当那些信民被喇嘛们十分有秩序的引到他身前,并且纷纷献上袈裟、卡垫等礼物,他便伸出手给这些跪拜者摩顶祝福。接受了祝福的信民们有次序的离开,他们脸上带着的幸福与对喇嘛们的敬仰,无一不反应了活佛在牧民中崇高的地位。

这样的一幕任凭哪个统治者看到了也高兴不起,谁会想自己的领土里出现国中


状态提示:第120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