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雄霸大明朝>第214章 不从大势卢象升

十月二十五,在北直隶大名府完成政务交接,初步捋顺府衙系统的卢象升入京了。3

这位天启二年的二甲进士,年不过二十四,就官居正五品知府,另有大军功在身,责令督练新军一营。将来的前途,最差也是个兵部尚书!

他以前就是冉冉升起的官场新星,结果上升势头不减,如今官场上天启二年,哪怕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中,也没几个能比的上卢象升。

他升的不仅快,脚步还非常的稳。军功就是最大的资历,他的升官速度比这两科的状元郎还要快。万历四十七年的状元庄际昌在翰林院修国史,天启二年的状元文震孟挂在翰林院混在文渊阁历练,都比不上卢象升。

而朱延平的军功更大,将来正式入仕,升迁速度将会更快更猛。别人也只能感叹一下,将嫉恨、诽谤的话藏在心里。谁让朱延平的背景太高,惹不起呢?

站着鲁衍孟一系的孟府势力,还有叶向高、成基命这一系的东林人马,而且与袁枢关系亲密,背后还有登莱系的友谊。至于东林孙承宗的辽系,孙承宗和成基命又是穿一条裤子的,两个人都是大器晚成,交情额外的好。

至于崔景荣2患伲可他性子太刚强,十八岁中进士至今四十二年,他根本没有培植多少根基。人走茶凉就是崔景荣将来的写照,而其他人门人子弟一茬茬涌上来,都是朱延平天然的伙伴。

所以眼红的人会给朱延平弄些小麻烦,这些小麻烦朱延平背后的人也是乐见其成。如果朱延平走的太顺,还要他们这些长辈扶持做什么?长辈是干什么的?不就是小的被欺负了,站出来撑腰的!

而卢象升……

没有强大的师承门派,行事作风与朱延平一样高傲,在户部当主事的时候,连同僚杨嗣昌都团结不好,唯一的朋友只是一个袁枢。

对于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观赏什么的太无趣,染黑了,折断了,蹂躏一番才是很有乐趣的玩儿法,不是么?

卢象升回京,先前往吏部述职,谈谈明年大名府的赋税归处。他要奉旨练军,练军要烧银子。西北之战卢象升也有分润,也就分了三千两出头。可这是个人所得,是私款,是不能支做公用的。

个人为衙门掏钱兴修水利,整治灾害都没问题,可以涉及到硬件设施。唯独不能涉及到人,比如赈济灾民或练兵。

吏部可不会管户部的事情,走完流程卢象升又去娘家户部,怎么说他也是户部出去的人,户部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主管户部部堂事的侍郎毕懋良让他去拿兵部的公文。有兵部的公文,这事户部自然应允。

卢象升于是苦巴巴跑到兵部,兵部也是一副很为难的样子。如今年关前,诸镇使者入京活动,各处涉及到战事的军镇都在闹饷,想要明年更多的粮饷拨款。

大名府要练军,是兵部给皇帝的面子,准许卢象升这个毛头小子去练兵。

兵部也在和户部磋商明年的军费问题,还有各处军镇等着呢,你卢象升的军队连影子都无,现在就想拿到份额?未免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回去等着吧……

大名府的赋税要交到朝廷,卢象升要拿这赋税练兵,户部少了这笔用于练兵的赋税,自然要扣在兵部的总账上。

再加上,卢象升没有实际的练兵资历,他没从头练过一支军队,他是接手崔景荣旧部才有了当时的军队。一个没有练兵经验的人,有率军作战经验就想红嘴白牙拿走练军粮饷,世上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

各处都在为难卢象升,原因很简单,卢象升背后没有师门支撑,欺负了也就欺负了。

是故意的,有默契的,让卢象升吃点苦头,想来认清形势后会投靠到某一方。让对手吸纳了卢象升,也好过卢象升成长下去,再出现一个派系要好得多。

若是朱延平,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待在大名府知府衙门,一封公函到京师,就能将明年的赋税截流用在练兵上。

什么练兵经验,都是借口托词。卢象升没有背景,大明官场上的背景可不只只是你的老大,他还要为你担责任!门人子弟犯了错,老大也要受牵连!

说白了,就算不难为卢象升,卢象升也缺少担保人。

所以拜师门要谨慎,关乎以后的成败;收徒弟更要谨慎,收个表里不一的混账货,本来已经成功了也会被牵连失败。

卢象升已经表现出了他的资质,无数大佬眼馋的流口水,都想将这个堪比朱延平的青年收入门下!

可都是大佬,这多少要保持体面,吃相不能太难看。更要矜持,等着卢象升自己靠上来。而且彼此牵制,也不好明目张胆过去拉拢。

再说,人家卢象升是皇帝一步步提上来的,自己急冲冲上去摘桃子,皇帝怎么想?

看看崔景荣,本来在内阁中他就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人物,用在平滑朝中诸党接替东林盘面的点缀。结果朱延平在西北打下那么精彩的战绩,崔景荣又管着兵部也是朱延平的支持者,如今地位稳固。

崔景荣是万历十一年三甲第二十二名进士,与方从哲同科。一个三甲进士出身,拒资历非常老,功劳也很大,做内阁是不符合官场清流规矩的。法理上来讲,监生入仕、举人入仕都是有做内阁机会的,可清流势大,将内阁的入门券限制在翰林院出身,六科屡历上。

要入翰林院,规矩上只能是二甲进士。所以崔景荣当时上去,大伙都明白这就是个过度的。


状态提示:第214章 不从大势卢象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