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明朝富家子>第二卷 第六十章 大明边军

杨聪在想着怎么收拾陈达,陈达自然也在想着怎么收拾杨聪,不过两人一时之间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陈达是局限于山西一地,权力虽大,却管不到杨聪这个京官,他要想收拾杨聪,还是得靠内阁大学士夏言。

杨聪则是苦于对山西不大熟悉,陈达都干了些什么他也不清楚,所以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好。

他在晋王府和朱新椣商议妥当,签下契约便回到了定襄,而这时候他还不能回京城,因为他父母还必须把银子给晋王府交了,并派人去接手十万亩租下的地,同时还得赶紧收购粮食,派人送去大同镇换取盐引。

这些都不好假他人之手,大多只能他父母亲自操劳,所以,他父母一时半会还不能跟他去京城。

他可是专门来接自己父母的,不带双亲回去自然是不可能的,而且,他还想找个法子收拾陈达呢,京城他同样不急着回去。

那么,怎么收拾陈达呢?

他考虑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不错的办法,那就是利用鞑子入寇一事做文章,这点可是夏言“教”他的,夏言当初就利用这招让聂豹和张时彻差点吃了个闷亏,害得张时彻差点没当成南京户部尚书。

这一招用来对付陈达貌似也不错,跟此事关系不大的聂豹和张时彻都能牵连到,这边镇密布的山西,被鞑子入寇了这么多次,难道山西巡抚就没一点责任吗?

而且,他还想了解一下,鞑子为什么能肆虐边镇,同时也想实地看看,九镇边军为什么就拿鞑子没一点办法。

大明九镇边军数量其实很多,可以说多到恐怖,根本就不是一个北元鞑靼部可以比拟的。

这点,杨聪已经跟崔浩和朱炳忠了解过了,按大明立朝之初洪武年间的编制,大明九镇边军数量达到了恐怖的一百六十多万!

当然,现在的边军数量已经没有那么多了,大明九边历经了几次变革,边军数量锐减的比较厉害。

比如,成祖永乐年间,经历了靖难之役,九大藩王或内迁或削权,九镇边军数量出现第一次锐减,从一百六十多万降到了一百二十多万。

又比如,英宗正统年间,由于土木堡之役明军大败,伤亡惨重,九镇边军数量出现第二次锐减,从一百二十多万降到了八十多万。

不过,就算大明边军数量锐减,那也不是一个北元鞑靼部可以比拟的,就拿山西的三个边镇来说,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三镇边军数量就有二十多万!

这其中,宣府镇万全都司下属万全左卫、万全右卫、宣府前卫、开平卫、龙门卫等十五个卫所六个守御千户所,边军共计九万余。

大同镇山西行都司,下属大同左卫、大同右卫、朔州卫、镇虏卫等十四个卫所三个守御千户所,边军共计八万余。

太原镇山西都司,下属太原左卫、太原右卫、振武卫、平阳卫等九个卫所十三个守御千户所三个群牧所,边军边军六万余。

这些都司卫所的屯卫跟内陆那些纯屯田的屯卫可不一样,他们都是有兵器的,而且编制比较全,就算有屯卫逃逸了,也会很快补上,他们就是边军,如果外敌入侵,他们拿起武器就得上!

不过,并不是所有边军都有粮饷,如果所有边军都有粮饷,那光是这山西三个边镇二十多万边军大明朝廷就负担不起。

像振武卫这样的,只负责驻守雁门关和代州一地,不用到处跑的,就没有粮饷,真正有粮饷的是那些集结到一起由总兵统辖需要到处征战的边军精锐,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这样的边军精锐都只有一万左右。

杨聪想看的,就是这些边军精锐,按道理来说,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边军精锐应该比鞑靼骑兵还要强,九镇边军精锐加起来也有十来万,跟鞑靼骑兵数量也差不多,而且还有地利之便,还有将近十倍的屯卫相助,为什么他们会干不过鞑靼骑兵呢?

带着这个疑问,杨聪和崔浩一起来到了离定襄最近的太原镇边军驻地宁武关。

宁武关是偏头、宁武、雁门三关镇守总兵驻所所在地,大明景泰元年便开始筑关城于关内华盖山之上,成化、正德年间几经扩建,这关城最后定名镇朔城。

杨聪一行百余人从定襄出发,策马疾行约两个时辰,便赶到了位于忻州西北的宁武关镇朔城下。

这家伙,一看到山上那雄伟的关城,杨聪着实震撼不已。

镇朔城面积其实并不大,一侧城墙也就一里多长,但是,其雄险却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因为这镇朔城原本就修筑在数百米高的山岭之上,要想攻城唯有通过一条不足丈许的小路爬上去仰攻。

这还不算什么,更为可怕的是镇朔城的城墙高达三丈多,而且上面箭塔密布,炮台众多,简直就如同一个巨大的铁刺猬一般。

饿滴乖乖,难怪历史上李自成在这里吃了个大亏,这样的关城,要想攻下来,太难了。

历史上,李自成率百万大军从陕西出发,直扑大明京城,一路原本顺风顺水,基本没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但是,到了这里,却遇到了山西总兵周遇吉的顽抗。

据传闻,宁武关血战,李自成率五十万主力大军进攻周遇吉统帅万余大明边军驻守的镇朔城,历时半月,农民军阵亡将士七万余,伤二十万余,最后是用火炮生生把城墙轰塌了才冲进城内的,镇朔城之雄险可见一斑。

还好,杨聪并不是来攻城的,他们策马奔驰


状态提示:第二卷 第六十章 大明边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