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唐小少爷>第一百一十三章:大唐贞观

ps:本书正式更名为《初唐崛起》,若有影响各位观看,老李表示深深的歉意。之前的书名太lou了,编辑建议改了一下,书中内容还是一样,大家放心阅读。

唐,武德九年九月三日。

年满六十岁的大唐高祖李渊,宣布退位,自为太上皇帝!

同一时间,由三省六部联合颁布制书,高祖李渊正是将皇位,传位于太子李世民。

等啊等,盼啊盼……

李世民终于迎来了生命中最亮的那道曙光,太极殿最上方的那口宫钟,悠悠回荡在长安城上空。

预示着一代大唐帝王的谢幕,也预示着,另一代帝王的兴起。

无数的大臣和百姓聚集在承天门前,看着皇宫之上那口宫钟,每个人的感触皆有不同,表情不一而言。

大唐立国近十个年头,李渊算得上是一个有作为、施廉政的皇帝,从武德四年剿灭王世充之后,大唐逐渐兴起,这其中虽不乏群臣、百姓之功,但李渊同样居功至伟。

不长不短十年的努力,他自是赢得了天下人的民心。

…………

…………

宫内的太监宫女们开始忙碌起来,一快快早已备好的蒲垫被一一整齐摆放在太极宫外的广场上。偌大的祭台有条不紊地开始搭建。

欢愉的气氛里,一切与登基有关的事宜在快速地进行着。

李渊已被宦官扶回了甘露殿,这桩‘大唐幸事’对他来说委实不算什么幸事。未免有人不明头给自己添堵,还是找个地方躲躲清净为好。

东宫、显德殿。

李世民端坐在堂中,脸颊微微有些僵硬抽搐,多年来的努力终于实现,除了激动之外,更多还是庆幸。

两位左、右宰辅裴寂、萧瑀,等一众文武官员,等候在东宫殿外,脸上都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忧虑。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天子即将换位,那如今这些朝臣呢……尤其是他二人这种身居高位的朝臣,应是个什么下场?

李叶同样站在殿外,注视着殿内喜色难掩的李世民,沉沉叹了口气。

当皇帝真这么好么?

他没做过,也体会不到李世民此刻的心情。

但他经历过,从玄武门事变到如今,多少人赌上了性命拼死一战,就只为了那看不到摸不着的功名利禄。

值么?

李叶很想说——值!

如果当日他是李世民,也同样会走上这条路。

没有梦想的咸鱼是可耻的,没有野心的朝臣更是可耻的。

既然别人都可做得,那为何自己不能?他不想连娶个媳妇儿都得卑躬屈膝,他不想后半生被人呼来喝去,更不想在这深不见底的朝堂上,被那些虎视眈眈的同僚吃得渣都不剩。

所以,唯有权利可解此忧患!

午时刚至,裴寂仰头看了眼天色,有些苍老脸上闪过一抹好似松懈的笑容。

“启禀太子殿下,吉时已到!臣等随请太子殿下移驾太极殿!登基祭天!”

恍然间,沉静中的李世民猛地颤动了一下,似有些迫不及待的站起身,小心翼翼的抚了抚身上的九爪龙袍。

李世民眼中神采渐渐发亮,下意识抿了抿唇,向裴寂微微点了点头,起身走出显德殿,脸上逐渐生出一丝帝王的风采。

“起驾!”

…………

…………

群臣陪着李世民走出东宫。

此刻太极殿外,满长安所有四品以下、六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到场,黑压压跪满了一地。

跟随而来的李叶等朝中大臣们,也同样找到自己的位置跪下。

“臣等,恭贺太子殿下、登基继位!”裴寂、萧瑀等当朝一品为首,带领群臣伏地而跪,向着李世民行了三次跪拜之礼。

“众卿家平身!”

祭台上,李世民剑眉上扬,意气风发的扬起袖袍,环视群臣气势瞬间攀升。

之后,祭天仪式开始。

承天门外人山人海,官吏和百姓们满满地在广场上跪满了一地。

太极殿上的宫钟,突得敲响,听着不同寻常的寻常的钟声,很多还不知情的百姓也感到宫内有大事发生。

于是越来越多的百姓们在向承天门聚集。

北衙六军,九城司卫,羽林卫,金吾卫。包括大理寺衙差等等全部出动,纷纷手持兵器围在皇宫外围,警惕的眼神不停在人群中扫来扫去。

新皇登基、百姓朝贺,说明大唐君民如鱼似水,也算是对李世民登基的一种认可。

然而也不能不提防有心人煽动作乱,毕竟玄武门事变刚刚结束,太子余党还未肃清刚进,这会儿是最容易闹出乱子的时候。

作为北衙六军的临时统领,李叶的职责便是维护今日长安城内的治安。

李叶刚走出宫门,张五常和孙武二人就朝他跑来,二人脸上虽有严肃之色,但很明显带着几分兴奋。

“没出乱子吧?”李叶淡淡问道。

“有几个泼皮想趁乱浑水摸鱼偷百姓的银钱,被我等拿下了,除此没什么大事发生。”张五常咧嘴笑了笑。

李叶点点头。刚准备交代几句,却听得承天门外一阵喧哗声。

跪拜的人群中,忽然窜出十多个面容凶煞的壮汉,手里握着长刀,冲散了身边的百姓人群。

“李世民杀兄弑弟!无君无父、无尊无长之人!当为天下百姓不耻!”刺客们一边嚎叫着,直奔宫门前的侍卫冲去。

沿路的官员和百姓们纷纷大惊,轰然乱成了一锅粥。

李叶立于宫门外,心中徒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三章:大唐贞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