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其母仍不满足。为了给轩辕更好的教育环境,她又一次说服其翁,举家迁入河间郡。
这次搬家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先是轩辕通过测试,以优异成绩考入蒙课,紧接着其媪的亲眷迁入,成为雍国的商贾,轩辕一家与他们相认,脱去夷籍,获得夏籍。其翁也由此符合了为吏的条件,经历率敖过后,众望所归成为与里典等同的所典。
人的境遇有时就是这般奇怪。
在其媪的谆谆教诲下,轩辕很尊重学问长者,李恪肯定属于学问长者,所以轩辕每次放课,都要来找李恪扯闲。
今日也不例外。
轩辕见李恪在院子当中透气,就跑进来问:“夏子,你说我长大了能加入墨家么?”
李恪有些好奇:“为何突然想加入墨家?”
“今日先生为我们诵了一段《明鬼》,我很喜欢,就想加入墨家。”
“听了《明鬼》便喜欢了?”李恪笑着摸了摸轩辕的脑袋,“想加入墨家,你首先得在学室当中获得举荐,室。你们县的学室便是墨家先生在教。只要你在县学依旧表现优异,就可以被推举去少年营,少年营毕业便是墨者了。”
小轩辕拧巴着脸:“我的学问是学室中最好的,只是翁是夷人,会不会……”
李恪摇头解释:“墨家的夷人虽不多,据我所知也有好几百人了。这主要是因为夷人归复时日尚短,墨家论学论艺,却不论出身。”
“真的?”
“我是钜子呢,必不骗你。”
小轩辕吃了颗定心丸,开心地走了。待他走远,李恪的脸却黑下来:“师哥……”
憨夫凑过头,一脸尴尬:“师弟,这……”
“学律有明令,初等学室不得教授百家学识,司学究竟是监管失职,还是有意放纵?”
憨夫红着脸:“师弟,这……各家都希望能早些拔出可造之才,到中等学室,学童年龄普遍十七八了,多有求官心切,反倒容易荒废治学。”
“始皇帝下了一道矫枉过正的焚书令,拼着遗臭万年才把说辨之风迫回到少数士子口中,不乱国政,你们如此做,是打算逼我学始皇帝,再下一道禁学令,废除初等学室么?”
憨夫面色大变:“师弟,何至于?”
“百家争鸣不可丢,百家争鸣亦不可取。”李恪遗憾地叹了口气,“民好清谈,则国政不行,这是不变的道理。因为授初教者,大部分连本家的学论都搞不明白,照本宣科,虽能挖掘出一两个好苗子,更多的却是让一知半解的认识洒进民间,惑乱民智。此非开智之法也。”
“照师弟如此说,莫非我们就该让黎庶愚昧?”
“师哥莫要小瞧黎庶。识文,断字,好学者上,好力者辍,他们会凭着生活对国政有自己的理解,不需要庸师把自己都不甚理解的道理偷偷摸摸塞给他们。”李恪瞥了憨夫一眼,转身回屋,“以显学为主,揪些自作聪明的鸡出来,移给御使府,至于你们所担心的……我另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