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冉魏霸业>第0396章 王彪之

苏峻呢?

王敦叛乱前夕,苏峻先后为东晋淮陵内史和兰陵相。苏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统流民之帅。

西晋末年,纠合流民数千家结垒自保。后率众南渡,元帝任为鹰扬将军。以破王敦功,进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有锐卒万人。

庾亮执政,解除苏峻兵权,征为大司农。

他于咸和三年(328年),以讨庾亮为名,与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大肆杀掠并专擅朝政。

不久温峤、陶侃起兵讨伐,苏峻战败被杀。

无论是王敦还是苏峻,都曾起兵造反,还都成功攻破建康,大肆烧杀抢掠,专擅朝政。桓温虽然还没有真正起兵,但是他的这种行为,已经是在向东晋朝廷挑衅了!

司马昱苦着脸道:“太后,与桓温率军进抵武昌的消息一同来的,还有他的一封请求北伐的奏疏。桓温不是造反,而是来兵谏的,他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朝廷同意北伐之事。”

“这么说,只要朝廷同意北伐,桓温就会还镇江陵了是吗?”褚蒜子蹙眉道。

“是的。”司马昱幽幽地叹了口气说道:“只是太后真的要答应桓温请求北伐的事情吗?桓温这是在兵谏,在向朝廷施压的!而朝廷一旦同意了北伐之事,桓温的气焰一定更甚,甚至于视皇上于无物,视朝廷于无物!”

“这……王叔,事情有那么严重吗?”

“太严重了!”司马昱沉声道,“昔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致使周王室的权威一落千丈,诸侯都不再信服周天子。若是朝廷眼下因为桓温兵谏的事情,迫于无奈,答应了北伐之事,就势必会助长了桓温的嚣张气焰,各地心怀叵测的封疆大吏们,难保不会蠢蠢欲动啊!”

“可是……这北伐之事,朝廷能够拒绝吗?”

司马昱鼻子一酸,是啊,这北伐之事,朝廷能够拒绝吗?

兵谏,顾名思义,就是以军队来劝谏君主。

这是谏言的一种十分极端的方式!

谏,古代大臣或民间人士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叫做“谏”。如:规谏、进谏、谏言、谏书等等。

而兵谏,就是当用文书上谏(谏书),口头语言上谏(谏言)都不起作用时,就带上军队兵士用武力来逼迫君主或上峰尊长,来接受意见和要求,这就叫“兵谏”。

简单说就是,用军士武力逼迫上级接受意见要求!

这个时候,建武将军殷浩站出来说道:“陛下、太后,依我看桓温所图非小,就算朝廷答应了北伐之事,桓温都不一定会善罢甘休的。桓温对我被朝廷重用之事颇有微词,而臣又一向与桓温不和。”

“当年王敦、苏峻犯上作乱,都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如今桓温兵谏,亦是如此。臣愿辞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之职,退隐桑葚!还请皇上恩准!”

“殷扬州(殷浩的职务,一般以姓为先职务后缀),你这是在逃避吗?”

褚蒜子虽然是妇道人家,但是她出身士族,自幼饱读诗书,多才多艺,这脑子也不是一般的灵活。褚蒜子早年固然没有接触过政治这方面,可是垂帘听政了这么久,耳濡目染之下,其政治嗅觉已经有了质的蜕变。

听到殷浩想要辞去官职,以逃避桓温兵谏的现实,褚蒜子大为不满。

殷浩闻言,亦是满脸的尴尬,不过他好歹是清谈之士,马上就反应过来,说道:“太后说的哪里话?只是臣与桓温一向不和,若是桓温以清君侧为借口,行当年王敦、苏峻之乱事,起兵入建康,这不是为朝廷,为太后和陛下招致祸患了吗?”

褚蒜子眯着眼睛低声道:“哀家谅桓温也没有这个胆子。”

“诸卿,眼下对于桓温之事如何处置,还请你们议一议,拿出一个对策来。”

群臣面面相觑,都不敢站出来说话。

这个时候,御史中丞王彪之站了出来,说道:“太后,以臣之见,不如先答应桓温北伐的请求,暂时稳住桓温。”

“不可!”

殷浩叱道:“如此放纵桓温,岂不是有坠于朝廷之权威?若是人人都跟桓温一般实行兵谏,然后朝廷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那么我大晋岂不是要乱套了?桓温此举,无异于悖逆,是为乱臣贼子之举!”

“既然殷刺史不愿意同意桓温北伐的请求,不知道你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

“这……”殷浩迟疑了一下,随即说道:“陛下、太后,臣还是那句话。桓温兵谏,朝廷若是因此答应桓温出兵北伐,无异于与虎谋皮,遗患无穷!”

“会稽王,你怎么看?”殷浩已经指望不上了,所以褚蒜子就将目光放到了司马昱的身上。

司马昱好歹是五朝元老了(历仕元、明、成、康、穆),还是两朝的托孤重臣,何充死后,司马昱更是总统朝政,后升任司徒。

作为朝中权柄最重,威望最高的辅政大臣,若是连他都拿不出一个主意,估计整个大晋国都没着落了!

司马昱低声道:“太后,臣以为桓温兵谏,其事可大可小。朝廷不妨先答应桓温北伐的请求,许以高官厚禄,先稳住他,其后之事,再做商榷。”

“就这样吧。”褚蒜子也没有更好的主意。

桓温真是越来越放肆了,不过朝廷还奈何不了他。毕竟桓温手握重兵,治下八州之地,兵强马壮,朝廷想要讨伐他,势必要伤筋动骨,一如当年王敦、苏峻之乱一般,甚至有可能更加的严重


状态提示:第0396章 王彪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