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到府城也不过几十里水路。连日天气晴朗,晚上趁着月亮顺流而下,到府城也不过天刚刚亮。船家把船泊在城外,英华起来还不及梳洗,推窗去看,却是吓了一跳。府城码头处比前几个月她们路过时繁华许多,两岸俱在大兴土木,泊在岸边的大小船只密密麻麻一眼看不到边。
少时柳氏起来,先使人去城里寻娘家人来接,和英华慢慢儿梳洗,到得早饭熟时,就有一个丽人扶着侍儿上船,站在舱门外就娇笑道:“三姑奶奶,奴来迟了呀。”
听这声音,是玉薇姐。英华忙去接。看见玉薇又是吓了一大跳。玉薇瘦了许多,虽然照旧穿着闪闪发光的遍地金折枝莲花紫罗衫,织金黄罗裙,可是人好看了多许。水蛇腰扭来扭去,居然扭出几分袅娜的味道,再配上笑盈盈的杏眼,便是用美人来形容也不为过。
英华愣神,玉薇已是屈膝行礼,恭敬喊:“英华秀。”又亲亲热热贴过来和她比个子,笑道:“英华秀居然还没长个子,奴给秀做的衣服略放了半寸,还是要改一改。”
英华一直觉得自己个头太过高挑,听得玉薇说她没长个子,心里甚是喜欢,笑道:“玉薇姐这么忙,给我做衣裳做什么,快里面请。”
玉薇便带着一阵香风扭进舱里,也不管地板脏不脏,就趴下与柳氏磕头。柳氏候她磕了头,才叫英华扶她起来,问:“你是几时到的富春?”
“前日。”玉薇在柳氏面前极老实,低声道:“奴是跟着五姑奶奶同来的,五姑奶奶去苏杭耍去了,嘱奴便宜行事。”
“五妹的病,大好了?”柳氏很高兴。柳氏的五妹和柳氏年纪相近,在几个姐妹中关系最好。
“五姑奶奶还总是咳,不过吃饭还好。”玉薇微笑道:“三姑奶奶这次来府城,可是为了老爷买不下来的那块地?”
柳氏微微点头,玉薇便似孝子一般,跳起来拍掌,欢喜道:“好哎,有三姑奶奶出马,一定马到成功。”
上了岸,玉薇已经备了两辆马车,还有七八个管家侍立一边,柳氏便命英华带梨蕊杏仁自去逛,她和玉薇同车办事去了。
府城比码头还要热闹几分,各树地的商人仿佛都聚集在这一处了,店家挑出来的幌子一个比一个新奇,铺子里的货物种类和式样比英华在京城里看过的还要多。英华买够了针线诸物,要过中秋节又买了几十盏花灯。因着昨日爹爹为她攒嫁妆都放下架子要做买卖,她便不肯再花钱,只四处走走看看,到得黄昏才回柳家在府城租住的宅院,见过母亲,沐浴歇息。
晚间玉薇来送衣裳,英华背着人把她们想收复富春书院的想法说与她听,央她想法子放风说富春书院值十万。玉薇答应了,自去布置不提。
这几日柳氏带着玉薇忙碌,英华中午在帐房帮忙看帐,早晚凉快便出门逛逛,便觉日月如梭。
二秀英华在府城快活过日,王大少耀祖却是渡日如年。王翰林这些日子病了不问外事都不和亲戚们通气儿,只当他在外家闲住。其实耀祖不曾闲,要赚钱填亏空又不肯做买卖,听了一个同窗的主意,和那人合伙买地。这几个月曲池府的地价已是一涨再涨,王耀祖头回出手买的地找到下家转手出去就赚了两千两,他便一鼓作气,又去买地。
黄家老太太还在,所以舅舅们都不曾分家,家里人多口杂,看王耀祖就差掉到钱眼里去了,难免有人说话不中听。黄氏觉得委屈,又不敢说实是婆婆的遗产在她们手里已是十去七八,人家问她耀祖为何如此,她不肯说公公分家把他们分出来了,只说公公没有积蓄,家里小叔子和忻子都还不曾婚配,王耀祖要替父分忧。
黄家原就不喜王翰林把钱都花在富春书院上,王翰林兄弟两个分家的事大略也晓得些,有心人替王耀祖算帐,算得王翰林二三十年寄回来四五万两填那个无底洞,都乍舌不已。
黄老太太听得前女婿那么多钱送出去分家连个屁都没有分到,再看外孙又这般奔波劳苦,觉得王翰林穷了也不当逼儿子去替小女儿挣嫁妆,每回提起来都要骂几声,是以黄家的亲戚都晓得了,王家二秀是没有陪嫁的。
老田是柳氏得用的人,寻到黄家只说:“老爷有要事相商,命大少爷和少夫人即刻回梅里。”
黄氏塞给他二两银子他倒是收了,多的话却是一句不讲。王耀祖因赚了钱,说话嗓门也粗,便道:“你回去和父亲说,我这里有事走不开,过几日闲了再回。”
老田道:“实是有要事,老爷还说了,大少爷和少夫人今日不回去也使得,以后都不必回去了。”
王耀祖想不通老子为什么要这样说,黄家也觉得王翰林脾气古怪。老太太疼外孙,便命大儿子陪他两个同去。黄大郎不肯去,推来推去,推到一直守寡在家的黄九姑身上。黄九姑便带着独女,和王耀祖一家同去梅里。
王翰林在前头给学生们讲文章,听得儿子回来了,原来带笑的脸就沉下去了,再听说黄九姑也来了,沉下去的脸就结成一块铁板。寡妇上门,理当避嫌,何况这个还是当年要死要活想嫁她的寡妇,更要避嫌。王翰林就吩咐三个学生:“师母不在家,你们都陪先生吃晚饭,不许出去踢球耍。”
过得一会,黄九姑带着侄女外甥和女儿,浩浩荡荡奔前院来,径直闯进书房。
黄九姑带着积年的怨气万福,道:“姐夫,你急急的喊耀祖孩儿回家,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