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明锦衣神探>第四百四十二章 严嵩的阴谋

严嵩有了朱厚熜的口谕,等同拿了尚方宝剑,自然胆大无比。

经过一番谋划,他请朱厚熜下旨,命林凌启立即进京。

据了解,林凌启目前在福建沿海岛屿清扫倭寇余孽,肯定不能及时回京,到时候给其扣个抗旨不遵的罪名。

随后,他亲自拜访兵部尚书杨博,说是皇上有意让林凌启接任兵部尚书一职,请其自行请辞,给林凌启挪位。

杨博在军中威望极高,是实权派人物。因他与林凌启关系不错,严嵩怕处置林凌启时,会受到军方的抵制,就下套除去杨博。

杨博本来就希望林凌启接自己的位置,哪知道严嵩的计谋,毫无迟疑的满口答应,第二天就上奏章请辞。

朱厚熜假意挽留一番,随后批准,让杨博告老还乡。

杨博一走,严嵩便想收拾朱希忠。

但严世蕃认为,朱希忠视财如命,对权力看得不重,且与林凌启的关系不算密切。

如果将朱希忠治罪,可能会引起陆炳的警惕,继而影响整个计划。

一番劝说下,严嵩放弃这个想法,把矛头对准陆炳。

几年前,正是因为想对付陆炳才牵出来个林凌启。

没想到,几年后本末倒置,为了对付林凌启,先要收拾陆炳。

一天,严嵩请陆炳来府上,说是皇上打算让林凌启担任兵部尚书一职,已经拟旨令其速速回归。但林凌启现在应该在福建沿海一带,恐怕难以及时接旨。想请陆炳利用锦衣卫,通知林凌启到苏州府接旨。

皇上准备让林凌启接任兵部尚书的事,陆炳有所耳闻,替林凌启高兴。现听严嵩所言甚为有理,便亲书一封,命下属通过锦衣卫渠道传到林凌启手中。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是严嵩的毒计。

在传书的锦衣卫到达通州时,被预先布置的许从诚拦截,搜出其身上书信,带回京城交由刑部处理。

刑部立即上报内阁,严嵩审视信件后上呈皇上。

朱厚熜听完严嵩汇报,便召陆炳询问,为何向林凌启传递信件。

陆炳没有想到事情的严重程度,解释说是严嵩的意思。

于是陆炳与严嵩当面对质,严嵩却矢口否认。朱厚熜大怒,斥陆炳揣摩圣意,意图不轨。

陆炳这才意识到中了严嵩之计,尽管百般解释,但朱厚熜依然不接受申辩,命刑部严加拷问。

陆炳悲愤交加,在牢中自缢。

严嵩奸计得逞,扫清外围后,便等林凌启入网。

身在福建沿海的林凌启,哪知道有张天罗地网向他张开。

正在急攻一处倭寇据点时,圣旨传到,命林凌启立即返京复命。

林凌启宴请传旨太监,并说明战事尚未平息,希望其向皇上解释。

传旨太监不置可否,逗留一日便回京复命。

等到十月间,福建沿海倭寇已扫荡一空,林凌启命戚继光率领大军驻防闽浙一带,自己带徐文长及林家军回京。

运河上,一连串船队缓缓而行,林凌启心情格外舒畅。

穿越到明朝,降服北虏,荡平倭寇,可谓战绩累累,是该退赢的时候了。这次回京,除向朱厚熜复命外,再带朱素嫃回苏州,去过安安稳稳的生活。

船队行至山东境内,忽遇彭涛急报,言陆炳暴毙、杨博归隐。

陆炳入狱、死亡极为隐秘,尸体迅速火化,一名刑部办案主事与几名知情牢卒,均被秘密处死,彭涛得知的情况是陆炳暴病身亡。

林凌启得报大惊,喜悦心情立马蒙上一层哀伤。

陆炳年不至五旬,身体相当健壮,好端端的怎么没了呢?

回想起陆炳对自己的关注、信赖,林凌启情绪跌落到低谷。

他后悔在福建扫倭耽误太久,要是将兵权交给戚继光,自己早日回京,或许多陪伴陆炳几日。

忽然,他想到在历史记载里,陆炳暴卒于嘉靖三十九年,时间怎么提早了?

悲伤之余,他嗅到一丝危险气息,便仔细询问最近京城大的动静。

林家军随林凌启离京后,专门待在京城卖马桶的彭涛,负责打探、收集情报的工作。

相对栗伟、李仲平等人,彭涛显然逊色许多,只能说个大概,具体详情掌握甚少。

但对林凌启来说,彭涛提供的情报足以帮助自己分析问题。

京城流传杨博辞官归隐,是为了给林凌启腾位子。而严嵩极力支持杨博,甚至有人传闻,是严嵩亲自上门找杨博促成此事。

林凌启暗想,兵部尚书一职权位极重,即便内阁首辅,不一定能左右兵部。

严嵩为什么这么热心让自己接任这个位置?

难道想跟自己握手言和?不可能。

严嵩对钱权看得极重,而自己与其政见不一,生意场上又是竞争对手,他恨不得将自己打到十八层地狱。

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不过是戏文里的剧情,在真实环境下,只存在不死不休。

自己与严嵩这个死结,永远不可能解开。

既然这样,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沉思良久,林凌启忽然想到,杨博与陆炳与自己关系密切,现在一退一亡,会不会是严嵩打算要整治自己而采取的行动?

想来是自己立下大功,严嵩怕自己凌驾于他之上,所以着急下手。

事情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林凌启也打算跟严嵩硬拼硬的来一场。

他叫来徐文长说:“徐先生,不知你能不能模仿严嵩的字迹?”

严嵩虽是奸臣,但一手字写得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二章 严嵩的阴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