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兴汉使命>第22章 丹阳募兵

就这样一路训练郭嘉,刘正三人在徐州境内转了一个大圈,还拜访了几位广陵名士,双方就未来的天下局势交换了看法,也对无力扭转危局叹息不已。

这一日,刘正三人进入了扬州境内的丹阳郡。

这丹阳郡的太守,不是别人,正是那闻名乡里的陶谦陶恭祖。

刘正来到陶府之外,递上名刺之后,等待着陶谦的召见。

令刘正没有想到的是,作为一郡主宰的陶大人,居然亲自迎了出来,抓住刘正的手便说:“佑兴来了,快进来,到了师兄家里,又何必这样客气,直接进门不就行了!”

陶谦年近而立,脸上多有沧桑之感,那是多年边军生涯留下的印记。

刘正见陶谦热情似火,又见陶谦一见面就以师兄自居,心中有些疑惑不解,于是就问他:“师兄?”

陶谦脸色一变:“佑兴贵人多忘事,是陶某高攀了!”

刘正见势不妙,忙请罪说:“师兄息怒,去年冬末,同村刘备索要族谱不成,便击中正的脑部要害,醒来之后,只记得姓甚名谁,忠仆刘义,其余的人和事情,一概不知。正所讲的事情,句句属实,师兄若是不原谅正,正这便离开。”

陶谦耿直,知道刘正的遭遇之后,当即便原谅了刘正的失礼。

陶谦得见同门,心中高兴,便吩咐家人准备酒宴,替刘正三人接风洗尘。

随后陶谦又谈起刘正的遭遇,义愤填膺。

陶谦说:“原来那臭名昭著的刘玄德,竟然敢加害佑兴,他日得见,谦必定替佑兴报那一拳之仇。”

刘正说:“师兄大义,正愧受了。烦请师兄讲明个中缘由,以免他日面见家师的时候,做出什么不孝的举动来,正先行谢过。”

陶谦说:“当年三友,分别为卢植,郑玄,管宁。他们师出同门,各有偏好,其中卢师为首,专注兵书谋略,行军打仗,样样精通;郑师次之,经史诸义,见解独到;管师再次,有教无类,有圣人孔子之风。谦少年时,得入郑师门下,学习经义,不过三年,便略有小成。也怪谦年轻气盛,又见大汉常年边患不断,便打算弃文从武,投笔从戎。郑师苦劝无果,便写一封推荐信,令谦拜入卢师门下。谦入学五年,随卢师南征北战,略有功名,得授丹阳郡太守,如今五年有余。”

刘正问:“师兄,正的家师是谁,烦请为我解惑!”

陶谦说:“佑兴的恩师,便是卢师。佑兴当年,闻名涿县,与卢师的经历颇为相似,深得卢师喜爱,得列入门墙,继承衣钵。授业五年,佑兴尽得卢师真传。后来卢师入朝为官,亦不忘叮嘱佑兴自行钻研。如今佑兴行走大汉,九原一战,刺史建阳公赞誉有加,卢师引以为傲,常写信训诫弟子,当以佑兴为榜样,为大汉用武扬威!”

刘正听了陶谦的话,才明白了自己和海内大儒,三师之一的卢师以及陶谦,公孙瓒等人的渊源。

刘正心想,看来那公孙瓒和刘备自称卢师弟子,其实不然。想来那公孙瓒只不过是记名弟子,刘备更是旁听而已,连入馆资格都没有,与刘正衣钵传人的身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刘正又想,原来自己是海内名儒卢大家的衣钵弟子,怪不得建阳公初见便起了招纳之心,求之不得以后,也没有生气动怒,还愿意引为臂助。

再想到灵州城中,校尉张济把爱侄的前程托付,姑臧贾府,不费吹灰之力便得以自保而闻名天下的贾诩依附,更是举家相随。

更有在鹿门书院中,仅凭庞德公的一句话,司马徽便放弃了斩杀自己的计划,还把王越相赠。

现在看来,并不是自己的王霸之气慑服了他们,而是在自己的身上,有一道名儒传人的护身符。

刘正想到这里,对素未谋面的卢师心生感激,更是对陶谦大礼敬上:“涿县刘正刘佑兴,见过同门恭祖师兄!”

陶谦见刘正恢复了名士本色,忙以同等的礼仪回敬:“佑兴贤弟客气了,到了丹阳,便是回到了家中,千万不要见外。”

刘正指着赵云和郭嘉,对陶谦说:“这两位也是人中之龙:河北常山赵云赵子龙,另一位是fēng_liú倜傥小太公阳翟郭嘉郭奉孝。我等三人,讨扰恭祖兄了!”

赵云和郭嘉分别上前与陶谦见礼说:“赵云、郭嘉拜见明公!”

陶谦见赵云银甲银枪,威风凛凛;再看郭嘉,眉清目秀,聪敏伶俐,便赞道:“白马银枪赵子龙,石门障上逞威风。”

刘正不解,想当初赵云箭射呼厨猛,并不为世人所知,于是就问陶谦:“恭祖兄,当初在九原城中,不是那都尉穆顺献出呼厨猛的首级,积功升了并州兵曹主事吗?”

陶谦说:“佑兴有所不知,那穆顺不知贤弟身份,沽名钓誉,贪了子龙战功。他又怎么知道,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凭他的本事,怎么杀得了呼厨猛。有人以子龙射出的那支箭作为证据,揭穿了穆顺冒领军功的事情。建阳公觉得对不起佑兴你,便修书一封给了卢师,说明了其中的缘由。更是恨穆顺贪心,日渐疏远,穆顺久不得志,便起了二心。建阳公为了顾全抗胡大局,不能轻易的处罚穆顺,只得束之高阁,弃而不用。想来那穆顺机关算尽,反误了前程。”

刘正也是不胜感慨,对那穆顺的遭遇犹为叹息,便问陶谦:“恭祖兄可知,这出首之人必定是军中同僚,以穆顺在并州铁骑中的威望,又怎么可能被人出卖?”


状态提示:第22章 丹阳募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