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谦的话,在杨廷和和杨一清听来,就有点带刺了。
徐谦等于是将所有的责任,都到了商税头上,而商税本就是内阁行和主导,间接来说,就是指责内阁不顾百姓死活,以至百姓们不满,忍可忍之下,这才闹出事来。
杨一清冷笑,道:“徐大人所言,未免失实,商税征的乃是商贾,和百姓何干?朝廷向商贾征税,又有什么错,依老夫看,分明是有人暗中挑拨是非,诱导知百姓对抗官府。”
杨一清的辩解略有苍白,徐谦不由失笑,道:“是吗?杨大人如此说,岂不是说这些百姓都是傻子是呆子,以至于连好坏都不能分清,被人稍稍挑唆一下,就敢和官府对抗,给朝廷添麻烦?”
杨一清冷笑:“事实就是如此,乡间愚民能晓得什么事,被别有用心之人挑唆,也是情理之中。”
徐谦叹了口气,道:“杨大人这番话,难道就不觉得大逆不道?”
杨一清怒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嘉靖在旁冷眼旁观,现在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朝廷的几个重臣在此激辩,他并没有急于发言,而是想趁机看看,这三个重臣到底是什么态度。
此时徐谦道:“大人口口声声说他们是愚民,可是下官收到了的消息,却是百姓虽然围了官府,却纷纷举了牌子,具言陛下圣明,不只是如此,百姓们还一道唱歌,称颂陛下。大人说他们是愚民,难道大人的意思是,愚民才称颂天子吗?”[
杨一清呆住了荒古界。
嘉靖却似乎来了一点兴趣,他心里的焦躁情绪也渐渐少了一些。
从一开始。他以为是有人要谋反,聚众百万之多,看了奏报之后,嘉靖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这件事若是处置不当。其后果可比正德朝时宁王谋反都要严重许多倍,尤其是变乱的地点是在直浙,那里可是大明朝的钱粮重地,一个不好,江南半壁就要失去,甚至可能整个江山社稷都要落入别人手里。
可是徐谦言之凿凿,却是说这些所谓的乱民口呼的是陛下圣明,又是唱歌称颂自己,假若徐谦说是实话。那么说他们是乱民。实在有那么点儿不妥当。至少在嘉靖眼里,这些人断然不是乱民。
只是杨一清此时却是词了,徐谦的话让他可辩驳。有几分奏疏却是言明乱民们却是喊的是陛下圣明、行新政、奸贼害国的口号,若是说这些人是愚民。那么愚民为何会高呼陛下圣明,又或者说,愚民既然被人蒙蔽,莫非这些别有所图的乱党,还会教百姓们称颂天子吗?
这个道理,显然说不通,而徐谦一番话,也让杨一清意识到,徐谦的意图很险恶,此人分明是想将陛下置于朝廷的对立面,和那些闹事的百姓站在一起。
徐谦又道:“陛下,这里有一封书信,乃是青田刘瑜所作,请陛下过目。”
“刘瑜?”嘉靖沉吟道:“莫不是青田的那个刘瑜?”
徐谦点头,道:“正是。”
嘉靖点头,刘瑜乃是开过辅运之后,地位自然崇高,在嘉靖心里,也属于信得过的人,至少在嘉靖眼里,贵族往往比官员可靠的多,因为贵族与大名荣辱与共,大明在一日,他们的荣华富贵就必不可少,反观官员却是不同,给姓朱的干活是干,给姓刘的干活也是干,这些人,未必靠得住。
嘉靖接过了奏疏,仔细过目起来。
这封奏疏里,言语很是平实,只是如实的说明了事情的经过,以及直浙各色人等的立场。
嘉靖看罢,陷入深思,显然他不安的心情已经渐渐平息下来,事情没有他想的那样坏,‘乱民’反的不是朝廷,反的是商税,换句话说,他们反的不是皇帝是贪官。
虽然依旧不妥,让人虚惊,只是事情既然并没有严重到可挽回的余地,嘉靖的心里,还是渐渐安定下来。
他看向徐谦,道:“征的是商税,为何这么多人滋事,朕到现在,依旧还是不解。”[
徐谦道:“陛下,微臣此前,曾经上过一份章程,为的就是征取商税之事,朝廷眼下的局面,若是再不征收商税,只怕用不了多久,岁入的支出问题就要积重难返。只是可惜,微臣的章程并没有得到内阁的人认可。恰恰相反,内阁也拟出了一个章程,同样都是征取商税,只是这个章程在微臣看来,非但是有欠考量,简直就是祸国殃民。商税,原本征取的对象乃是商贾,可是陛下想想看,商税若是重了,直浙的工坊如何维持?若是商贾们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下来挣来的银子全部拿去缴纳商税,他们又为何要维持工坊?赚不到银子,工坊就要关门,而工坊关门大吉,这数以百万计的工徒如何处置?这些人失去了生计,又没有其他出入,难道坐以待毙,等着饿死?他们是人,朝中的诸位大人们也都是人,人就要吃饭,就要穿衣,就要生业,诸位大人们有朝廷养着,自然不足思虑这个问题,可是这数百万工徒,既然朝廷不指望商贾们养活,莫非朝廷能养活?”
徐谦顿了一下,随即道:“所以下官以为,现今实施的商税必须废止,朝廷要重新考量商税的征收,而此前,户部的章程才是眼下既有利于朝廷,又能让商贾接受的办法,否则这般下去,数百万人没有口粮,衣不蔽体,这就是大祸临头。”
徐谦言里言外,都是抨击杨一清的商税征收,杨一清自是气得老脸拉下来,只是想要辩驳,却是从说起断水离愁全文阅读。
倒是杨廷和淡然道:“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