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医将婿>第213章 改火

二月十五,清明。

这是又一个特殊的节日,此时的清明节习俗主要有改火、扫墓、踏青、斗鸡、荡秋千、蹴鞠等习俗。

百姓会在这一天扫墓,踏青,以及各种游玩,对于朝廷这一天最隆重的习俗当属改火。

改火习俗由来久远,大意就是需要钻木取火,这样取来的火就是新火,旧火灭亡,新火再生,代表着人们对“将以明而代暗,乃去故而从新”的真诚追求。

百姓如此,朝廷也如此,在隋末的时候这一习俗于清明节引进了宫中,流程是在清晨,安排人将钻燧取来的榆柳新火献上朝廷,皇帝下令颁赐新火。于是,宦官们将众多的蜡炬在新火上点燃,列队而出,将新火引至宫外。

皇城之内,在场的官员都为能分到一炬新火感到无限光荣,纷纷叩谢皇恩,表达自己定要效忠国家的热切愿望。

通过钻木取火这一特有的形势,也表现出了一种追思过去寄托未来的一种美好心愿。

然而,这一天郑国的‘改火’习俗被改变了。

主持仪式的护国天师桓法嗣,并不让人钻木取火,而是让火神教送来了神火,以他的说法郑国将有一场劫难,需要神火的庇护方能化险为夷。

早上,火神教将神火点燃在一个大锅中,然后由八个人抬着火种送往皇城。

火神教位于从善坊,由祠祝和祠正带队,身后跟着火神教的教徒和信奉火神教的信徒,晃晃荡荡足有数百人,穿过丰都市,再沿着建阳门大街走到建国门大街,直奔皇城。

场面十分壮观。

而不信火神教的百姓也是议论纷纷,这算什么事啊,连皇上都信了火神教了,而护国天师明明是道教的,他怎么也信奉火神教了?

再者说“改火”本来应该是取自天然,这样才有意义,从一个外国的教派取火,这算什么事啊。

当然,也有人不想那么多,他们忽然觉得火神教似乎很神奇,似乎可以去信奉了。

火种被护送进皇城,王世充在皇宫的应天门迎接火种,然后拿起一只粘有火油的火把从火盆中引出火种,这一幕跟传递火炬很像。

随后文武百官拿着自己手中的小油灯去接火种,还要叩谢皇恩,最后这些官员都会将自己得到的火种引到家中,这是一种无比的荣耀。

最后,是各个坊的坊正来引火种,将火种引到各个坊的坊门处,这样百姓也可以到坊门处引火种到自己的家中,也算是恩泽天下了。

由于引神火不能坐马车,只能走路,而且还怕中途被风吹灭,所以一路上都是小心翼翼,一个人举着火种,一堆人保护火种,居民坊离的近的还好说,离的远的坊正,比如里仁坊,几乎走了一天才到。

文武百官以及一百零三坊坊正包括三大市场的市令接完火种,再引回去,这一流程全部走完也到了下午。

‘改火’仪式也就算正式结束了,洛阳城恢复了平静。

临近傍晚,桓法嗣带着两名道士走进了火神教大院中的一所偏殿。

屋内油灯缭绕,火神教的祠祝和祠正毕恭毕敬的迎接着桓法嗣,待到桓法嗣坐下,祠正便将摆着十根金条的盘子放在了桌上,满脸堆笑:

“多谢天师对本教的照顾,一点心意还请笑纳。”

火神教再狂傲也知道这位护国天师在皇上心中的分量,而且今天的‘改火’仪式能用火神教的火种,就是这位桓法嗣说服了皇上,才让他们火神教出尽了风头。

这种风头的好处不言而喻了,有了今天的仪式,那么以后信奉火神教的人会越来越多,火神教的财路全靠这些信徒的,信徒们不仅要交纳教费,不定期的还要从教里买些神物,神水什么的,信徒越多他们赚的就越多。

桓法嗣也毫不客气的让随从收下了金条,他了解这个火神教的背景,根本不是一个正经的教派,而是一帮倒卖猛火油的商人,因为战乱赔了钱,便趁着隋朝灭亡洛阳混乱之际,成立了一个火神教,来欺骗百姓赚钱。

桓法嗣愿意帮助这种教派,这样他也能分得好处。

“祠祝不必客气,你们也是为了洛阳百姓谋福祉嘛。”

“是是是,只是啊,我们的好心也有不被人认可的时候啊,哎。”祠祝长吁短叹道。

“哦?遇到什么难事了?说来听听。”

“是这样的,您也知道,鄙教有一种神水是专治女人不育的,本来卖的挺好的,可是,突然间出现一个张仲景的后人,专卖地黄丸,据说对男人管用,结果就抢了我们的生意,于是我啊就让人去跟他们评理,没曾想出来一个丐帮护着他,真是无法无天啊。”

“丐帮?洛阳城有成规模的丐帮了?”桓法嗣好奇的问道。

“这才是最气人的,我就让人暗中调查这个张昊的背景,后来我才发现,这个地黄丸原来是悲田坊一个叫李木杨的医师炼制的,于是,我就打算去告发这个悲田坊卖假药,可是,没等我告,这个李木杨就治好了太子的病,救了太子一命,还被皇上赏赐了,给金子不说,最主要的是亲笔题写了一块御赐招牌,这下我真的不敢动他了。”

“哦,原来是这个人啊,回来洛阳几天,倒是听说了他的事。”

桓法嗣捋着胡须思考着。

祠祝连忙又拿出了两根金条放在了桌上,桓法嗣眼皮都没抬,随手将金条递给了随从。

随后笑道:“一个医人而已,别看他救了太子,但是,他在我眼中只是


状态提示:第213章 改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