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都市现代>摇滚教父>第331章 销量爆炸
这样的“怪胎”没法比,但却也要比《黑色》、《青春》等专辑表现得更好。

单曲榜上榜六首。

《绝不屈服》第一、《失去信仰》第三、《为摇滚爆发》第十六、《邪恶女士》第21、《破晓》第59。

以及没有投入任何打榜资源,却在歌迷的支持下挤进榜单,排在第72位的《电话》。

尽管这首歌不是《燃烧》专辑的主打歌,甚至不是打榜单曲,只排在第七位,但只为了这一首歌而购买专辑的歌迷数量却一点都不少。

在看到这份报告的时候,罗杰只有一个感触:流行确实比纯粹的摇滚更容易赚钱。

话说回来,如果当初的《怪胎》专辑里没有《宇航员{a}》、《生命万岁{}》这两首冲销量的“口水歌”,也不可能成为乐队迄今为止卖得最好的专辑。

相较而言,偏高冷的《aamp;b》专辑,市场表现就要差很多了。

哪怕是有着前世传唱度最高的摇滚单曲之一的《it’p;b》的销量也远远谈不上出色。

至少相对于它的质量而言。

专辑榜上,《燃烧》位居第一,《信仰》由于打榜资源投入较少的缘故,只是勉强排在第十,积分比后一名只多出了两位数。

但无论如何,两首前十,也足以说明乐队在这段时间的统治力。

至少是商业表现上的统治力。

《公告牌》的算法尽管并不完全依照销量,但却也能够体现出一张专辑在商业上的表现好坏。

打榜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销量,而不是其它什么莫名其妙的东西。

这一点,在销售数据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渠道340万。

《信仰》专辑两周190万,其中互联网渠道110万。

互联网营销的惊人潜力,在这两张专辑上显露无遗。

几乎所有的唱片公司,都将互联网营销这个课题摆在了高层的会议室里,进行反复的讨论。

要知道,这可不是数字唱片,而是网购的实体唱片。

除此之外,环球唱片还打算在这两张专辑上进行更多的尝试,例如数字唱片。

不过这只是未来的计划,数字唱片到底以单曲还是专辑打包的形式发行,以及加入哪一家流媒体的数字唱片计划,都是需要环球高层反复讨论的事情。

北美现有的数字唱片体系较为混乱,有仅提供付费下载的pod、提供免费试听及付费下载的ify、还有以收取会员费为盈利模式,对版权方按点播次数分成的tidal等等。

由于主流渠道商要求的版权授权协议均为排他性协议,具体加入哪一家渠道,亦或是自己建立一个全新的渠道,都是需要发行方反复论证的大事。

没有人会质疑数字唱片的前景,但这美好的前景究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现,却是一个让人感到困扰的话题。

反正发行权已经在手中了,什么时候发行,只是时间问题。

在高层拿出具体的决策之前,下边的工作人员并不急于在新的方向上拓展业务。

乐队同样也不着急,实体唱片的兴盛繁荣至少还会维持几年的时间,或者可以说,在数字唱片爆发之前,这几年是实体唱片最后的繁荣。

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可以称为是“回光返照”。

在二十一世纪初的这几年里,实体唱片的市场远远超过九十年代,更加不是未来的数字唱片能够比拟的。

在罗杰的前世,这几年里出现的白金唱片、钻石唱片数量也是最多的。

截止到罗杰重生之前,前世的地球上,仅仅只是2001-2005这五年里发行,最后达成白金成就{100万销量}的唱片数量就超过了1950-2000年的总和。

{大概查了一下北美唱片业协会的数据,没有仔细考证,如有bug请无视。}

在实体唱片最为辉煌的这几年里,可以说是乐坛吸金能力最为出色的几年。

无论是为了乐队未来的发展,还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美元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

当整个社会为一张小纸片赋予了特别的价值之后,哪怕这张纸拿来擦屁股都嫌硬,也会成为比黄金还要贵重的“宝物”。

这也是罗杰答应环球唱片,让乐队在合约要求的义务之外,更多地配合环球,参与进宣传行程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乐队排除了签售会之类严重拉低逼格的活动,但其他的宣传行程却挤满了三人的日程表。

为了最大化宣传的效果,除了少数重要的宣传活动以外,大多数活动都是三人分开进行。

从效果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三人受欢迎程度的差距,最受欢迎的毫无疑问是罗杰,其次是安妮。

至于胖子,由于篇幅有限,就不提他了……

咳……

作为乐队核心的罗杰自然不必多说,在环球的调查中,安妮的粉丝数量竟然和罗杰相差不多,这是一个很让人意外的事情。

这个家伙在某一次电台节目中曝光了自己蕾丝边的取向,结果反而收获了大一堆男性粉丝。

鬼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或许认为一个公开宣称自己是同性恋的女孩很酷?

也可能是某种特殊的“癖好”?

总之在收到关于“安妮的粉丝数量大幅增长”的汇报之后,在罗杰和理查森的强烈要求下,安妮提高了自己的安保等级,只要出现在公开场合,身边至少有四名保镖。

相较于罗杰和理查森两个男人来说,女明星更容易受到极端粉丝的骚扰,罗杰可


状态提示:第331章 销量爆炸--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