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残酷的,权力的斗争更是充满血腥,没有人会在乎底层百姓的死活。
对于那些上位者来说,任何人都是可以利用的对象,包括他们的至亲,只要能获得无上的权力,一切都是可以牺牲的。
赵国三分的背后,是汉、魏、武三国的较量。
单从目前形势来看,谁都不占据上风,因为谁都不愿先消耗自身的力量。
保持当前的平衡是最好的策略。
三大国都想维持现状,但他们扶持的傀儡却不愿这样下去,成为赵国真正的皇帝,是他们的心愿。
尤其是石霖,他从一个手握大权的皇帝,变成了要依附武国才能生存的皇帝,心里的郁闷和痛苦可想而知。
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重振山河,恢复往日的荣耀。
因此,他多次向黑志泽建议,立刻反攻。
此时的石霖,手中还有十几万的禁军,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他见黑志泽敷衍自己,于是派苏茂率五万大军南下挺进,收复被石成占领的各州县。
让汉军郁闷的是,石霖每次进攻,首要目标就是汉军和石成。
这主要是因为石霖考虑到魏国实力比汉国强,不好惹,其次,是因为武国介入,只要武国和汉国再次发生冲突,武国临近汉国,可以快速的发兵进攻汉国。
相对来说,魏国较远,武国若与魏国交手,补给线会拉的太长。
黑志泽虽有大规模反扑的想法,但被东英海强行叫停。
东英海在没有搞定井田见之前,还不想与汉国爆发大规模的军事战争。
不听话的石霖,私自调动兵马进攻石成,让黑志泽勃然大怒。
在双方的谈判细则中,明确规定石霖不准私自进攻军事行动,一切的军事行动必须得到武国方面同意。
只有两方联合起来,才能更好的集中力量对付石成和石聪。
可惜,石霖是高傲的,他作为一国之君,曾高高在上,自视为天下雄主,他即使接受了武国的帮助,认东英海为父,但骨子里的自尊让他倍受屈辱,他想摆脱耻辱的烙印,就必须靠武力证明自己。
既然黑志泽按兵不动,迟迟不肯动兵反攻,那他就自己来。
趁着石成、石聪放缓进攻之势,石霖在禁军中提拔了一批年轻的悍将,作为军队的中坚力量,并许诺他们,只要能打垮石成、石聪,封侯拜相不是问题。
这极大的振奋了军心和士气。
同样的套路,在石成和石聪的军队中也上演了。
但相比石成、石聪,石霖的禁军本就是赵国的主力精锐,从中提拔的将领,质量上要高过石成、石聪一头。
苏茂率领五万禁军,在冷风刺骨的天气里,一路南下,直扑石成的大本营邳州,沿途州县,望风而降。
实际上对这些州县来说,投降谁都无所谓,只要能保命就行。
如果反抗,只会让鲜血和生命流逝的更多。
石成闻讯大惊,连忙派陈鸿率兵抵御。
两军在邳州在八十里的金州相遇,经过一天一夜激战,陈鸿大败而逃。
苏茂胜了一场,很是兴奋,继续率兵挺进。
陈鸿大败的消息传回邳州,邳州城震惊不已,人人自危。
石成只得又向韩德求援。
汉军将领们对石成军队的不堪一击,很是郁闷,陈鸿好歹也是苏怓的左膀右臂,竟然一点本事都拿不出来,而石成居然还将兵权都交给他,真是瞎了眼。
轻视归轻视,该救还得救,不能让苏茂破坏了大汉在赵国的战略部署。
韩德果断率兵出击,绕道苏茂后方,于深夜发起进攻,苏茂虽有防备,但依然抵挡不了汉军凶猛的攻势。
黎明时分,苏茂军大溃,五万大军被杀的落花流水。
在汉军取得大胜时,陈鸿率领军队赶到,他被苏茂杀败,心里极为恼恨,如今正是他报仇的最佳时机,他怎能错过。
随着陈鸿的参战,苏茂军死伤愈发惨重。
苏茂想杀出重围,却被汉军和陈鸿军团团包围,根本没有机会。
眼看苏茂就要完蛋,邳州突然传来紧急军情,邳州城外出现大股武国军队,正在围攻邳州,因为军队大多都被陈鸿带走,现有的守城将士快要撑不住了。
陈鸿一听,他的新主有危险了,这还得了。
如果石成被武军捉了,他将无处可依,吓得陈鸿赶紧率兵回援。
同时向韩德汇报此事。
韩德得知消息,大吃一惊,武国人深入至邳州,而汉军和石成方面,竟然一点预警都没有,这太可怕了吧!
是天狼卫出现了问题?
还是武国人的行踪太隐秘,让人发现不了?
不管那种解释,都让人震惊。
果然,不能因为曾经战胜过武国人,就小瞧武国人。
武国军队之所以能名扬天下,根本还是在于他本身的实力,有过人之处。
韩德立刻下令放苏茂突围,并紧随陈鸿的步伐,回援邳州。
绝望的苏茂,见韩德和陈鸿一前一后率军离开,大喜过望。
此时的他还没想明白陈鸿和韩德为何撤军,只要再加把劲,他们这些人可就全完了。
直到军中的幕僚提醒,苏茂才想明白,汉军和陈鸿后方一定出现了问题,否则他们不会火急火燎的撤离。
若是刚才反击,一定可以扳回一城。
可惜,他们都被杀破了胆,根本不敢追击。
陈鸿率军回到邳州,武军已经迅速撤离,陈鸿不敢追击,赶紧进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