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三国第一强兵>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

襄邑。

“报……启禀主公,前方探马回报,江东兵马前锋已至已吾,有人在鄢县看到了孙策的将旗!”

“来的好!”吕布闻言大喜,重重一拍桌案,长身而起:“近年时常听闻此人名声,也是个悍勇之辈,正好来祭吾的画戟!儿郎们,准备迎战!诚明,速速传信给文远,让他留黄汉升盯着夏侯渊,自己统率轻兵西进,奔袭孙策侧后,给他来个十面埋伏!”

“末将领命!”曹性也极为振奋,并州边军自中平六年南下至今,徒有天下强兵的威名,却一直没打过什么有说服力的硬仗,难得有机会放手一搏,建立功勋,为之欣喜雀跃的又何止吕布一人?

本来这种传令的事是轮不到曹性这种纯粹的武人来做,可自从濮阳之乱后,吕布身边也没剩什么人了。

硕果仅存的除了曹性就只有高顺和成廉,魏续虽然也在军中,但有了前车之鉴,吕布也不敢放手任用。而高顺的陷阵营通常都是独立作战为主,故而能当做副将使唤的,也只有曹性了。曹性好歹还是寒门出身,渡过些书,成廉纯粹就是个草根,大字都不认识一个。

高顺从前沉默寡言,但张辽走后,他也是自觉地将谏言的职责担任起来,见吕布有些忘乎所以,他连忙提醒道:“主公,请文远来助战之事,是不是先和王将军商议一下?虽说从兵法上来说,文远是应该来的,可是……”

“嗯……”吕布微一沉吟,他从来都不以智谋著称,但不代表他没脑子,高顺的未尽之意,他一下就听懂了。

不管从前如何,现在张辽已经是青州的上将了,若是吕布不经过王羽,就指挥起张辽来。那么对双方来说。都会造成很大的麻烦。毕竟两军并未合二为一,即便王羽不计较吕布越权,张辽也很有可能被打上身在汉营,心在濮阳的标记,对将来的前程肯定是大大不利的。

意思是明白了,但以吕布的性格来说,让他改口也不是什么容易事,气氛顿时变得沉闷起来。

“也不用那么麻烦,战机一瞬而逝,准确的把握战机才是最重要的事。”

魏延见事很快。连忙站出来打圆场:“不如这样好了,就由末将将此间情况通报给文远兄。让他自行判断好了。以文远的谋略,肯定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家主公很大度,也不会斤斤计较这些细枝末节。”

“如此甚好,有劳文长了。”吕布顺势下台,松了口气,又向曹性吩咐道:“诚明,你亲自带队。把江东军给我盯紧了。”

“主公放心!”曹性躬身领命,向高顺、魏延点点头,出帐去了。

“军将间彼此通报军情,就可以调动兵马?当真不会受……猜忌?”高顺却没急着走,而是扯住魏延,低声询问。

他这话问得大有道理。汉朝对军队的控制没有后来的宋、明那么严厉,但调动军队这种大事,总还是要经过主帅的,特别是跨战区的协同作战。若没有这样的规矩。武将彼此串联,兴兵作乱岂不危险?

王羽治军之严,在诸侯间是很有名的,魏延这么随便就和张辽私下交流,怎么看都有些不合时宜。

经过了日前那场突袭战之后,高顺和魏延并肩作战,在前期的潜伏、伪装和后期的突袭之中,有过很多配合,多少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他生怕魏延为了照顾自家主公的颜面,把自己给搭进去。

“放心,放心。”魏延呵呵一笑:“循义应该听说过,我家主公的风格,和普通诸侯是不大相同的。他御下用的不是权术,甚或帝王心术,而是喜欢定规矩……”

“规矩?”高顺一愣。

“我家主公崇尚法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精神,同时又受了墨家平等、兼爱的影响,此外对儒家、道家都有自己的见解。百家归一,最后出来的就是青州现在的这套法度了。他总是说,法度不在于完美无缺,没有漏洞,关键是本着怎样的理念来构建……”

魏延的回答看似有些跑题,但要解释青州的独特处,他不得不从基础一些的地方开始。此外,以魏延的心机,又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自我宣传机会?当然要趁机多灌输点理念给吕布等人,以便今后的融合。

“军规也是一样,武将彼此串联当然有风险,自行判断局势,同样是如此。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约束太多,当年的霍嫖姚还能有转战数千里,封狼居胥的威猛战绩么?反正呢,只要不违背明文规定的军规,就不用担心主公算后帐。”

一边解释,魏延也留意了一下吕布的神情,没看出太多讯息,但他能看出来,吕布在听,在思考,因此他很满意。

“报……启禀主公,骠骑将军遣使送信来了!”军情如流水,参战的各方都已习以为常,吕布一摆手道:“还不速速有请?”

不多时,一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快步而入,魏延看见来人,当即就是一愣,失声道:“子敬,你怎么来了?”

由不得他不惊讶,在战前的安排中,鲁肃是做为留守官员,身兼多职的。一方面他要坐镇黎阳,负责后勤运转,另一方面他还要随时做好集结民兵,抵抗外敌的准备。这两个任务,哪一桩都不轻松,怎么会有空做信使,大老远的跑来襄邑呢?

要知道,此刻陈留城未下,襄邑的吕布军多少有点孤军深入的意思,鲁肃这个时候出现,实在是很奇怪。

鲁肃冲魏延点点头,并无解释的意思,直接从袖中掏出一封


状态提示: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