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的意义不言而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养活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口。
放在大明朝,宋士慧青史留名就不要说了,甚至会有无数的老百姓为他立生祠,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
朱舜现在已经很了解明朝的风土人情了,知道一亩地的能长出多少粮食,上等水浇田也不过三石多,中田和下田更不要说。
超级杂交水稻的产量可是能达到十五石,即便是研究不出来超级杂交水稻,一般杂交水稻也能达到十石。
配合未来注定要建立的化肥工厂,一年两季全部达到十石绝对没有问题。
大明现在的粮食产量,全部按照上田算的话,一亩地一年也就六石。
杂交水稻配合化肥工厂却可以达到二十石,是现在三倍还多,对于还处于农业社会的大明王朝来说,相当于整个大明王朝的领土扩张了三倍。
朱舜想到幅员辽阔的大明王朝,什么也没干,就因为两项发明就扩张了三倍的领土,就忍不住有些头皮发麻:“科技真是第一生产力。”
不过要想完成这两件事,引导宋士慧和发掘新的发明天才,是当前最紧要的重任,也在朱舜心里仅次于蒸汽机的制造。
朱舜酒足饭饱以后,回去自己的那间茅草屋睡觉,几位长辈还没喝尽兴,尤其是宋老太爷刚刚来了劲头,酒就没了。
宋老太爷喊来候在门口的家丁,让家丁再去搬来几瓮剑南烧春,一定要把酒给喝尽兴了。
第二天醒来,朱舜带着宋士意继续研究飞梭织布机,过去晋商和东林党总是主动算计朱舜,这一次朱舜要用飞梭织布机,算计一次晋商,怎么说也要把八大晋商变成七大晋商。
宋氏飞梭织布机的整体框架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把几点小细节给敲定,宋氏飞梭织布机就可以投入生产了。
飞梭容易从木板上滑下来的问题,很好解决,宋士意在木板中间凿出了一道凹槽,飞梭在凹槽里运动,就不会滑落了。
笙簧的问题就不好解决了,宋士意接连换成了铜薄片和铁薄片都是差强人意,铜薄片撞几下就弯了起来,不能继续使用。
铁薄片倒是不会弯,但是很容易折断,只能继续用其他的材料一遍一遍的尝试。快穿之命运之眼
摩擦力问题本来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难题,宋士意却早就想出来解决的办法,不需要朱舜的引导。
宋士意又从怀里拿出来一个新的铁质飞梭,铁质飞梭的表面打磨的非常光滑。
小舟形状的飞梭两头,分别有一个方形小洞,里面安放着一个小珠子。
宋士意拿起这个真正意义上的飞梭,在朱舜面前晃了晃:“先生,看看这个飞梭怎么样。”
朱舜在书上见过钟表匠凯伊发明的飞梭原型,宋士意手里的飞梭和凯伊飞梭相似度很高,就有一点不一样。
飞梭的造型更加符合力学原理了。
轨道、铜簧、滑珠的问题全部解决了,接下来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击打问题。
飞梭是在轨道凹槽里运动,不可能再用手去推动,就需要一个更加先进的机械部件。
宋士意针对这个击打问题,设计了很多方案,一个一个的去试验,就在大暑时节那天,试验到了一个最佳方案。
在轨道凹槽上方的横杆上,左右两边各自吊着一个木锤,再用一根细绳把木锤连接在手柄上。
只需要拉动这个手柄,就能让飞梭来回的穿梭。
轨道、铜簧、滑珠、木锤一个一个的安装在织布机上,宋氏飞梭织机彻底成型了。
宋士意强行忍住立即坐在宋氏飞梭织机上,进行第一次正式运转。
叫来一名丫鬟和几名家丁,准备了一大桶热水,焚香沐浴。
沐浴过后,宋士意没有穿那件行动利索的棉布对襟,换上了一件宽大的绸缎右衽衣,戴上了四方东坡帽。
对着朱舜郑重的长长作揖,坐上了宋氏飞梭织布机,拉动了手柄。
千百年来,缓慢运转的织布机。
从此,快速运行。
朱舜站在篱笆院子里,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