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玄幻奇幻>折腾的蚂蚁>第十六章 基地变迁

支队的生产基地发了,军分区的眼红了,派人过来学习,大力投入要建温室大棚,扔了一堆钱不仅没学全,反而被苟伟以师傅的名义占了几垧地。

军分区丢不起这个人,直接将地包给苟伟,只要平价卖点青菜就行。苟伟当然是欢迎的,只是平价很贵,让军分区有点承受不起。眼看着钱是苟伟赚了,自己便宜没占着很是烦恼。

“当年分家时留点地也是保持联系,有点香火情。这样,你们基地给我安排十个,不二十个家属。这基地就是你们的了。”

军分区的司令员与徐斌曾经是一个班的战友,打着找战友喝酒的机会逼得徐斌点头答应。

就这样通过一顿眼花缭乱的操作,军分区的生产基地划到了支队,与苟伟的生产基地合并成了驻军生产基地。军分区也获得了平价购买的资格,顺道安置几十号军嫂。

孤岛小镇听说苟伟在支队开了个集贸市场,打着军功章里有她们一半的借口要以最低价到苟伟这里采购。

“不给最低价是不成的,这里边还有你的分红。胳膊肘得往里拐!”

苟伟没法,只能给个最低价,同样也获得了稳定的客源。而且这客源还在不断扩大,又传到了红山镇。

生产基地小镇再一次扩大,副食基地变成了副食百货贸易中心,大有与市里集贸市场一较高下的趋势。

基地越来越顺,大棚形成规模,五十多个大棚两个战士请周边村子里的村民就能供应四支队所在市所有驻军,还可以往市面供应,甚至周边地市都到基地来采购。苟伟打着驻军支持地方实现共同富裕的旗号支持村民办大棚。他的原则就是在基地种大棚出师了,就支持一个大棚,种的菜基地一并回收让你不愁卖。

这实在啊,当苟伟支持的第一批大棚出去后,基地门口就开始有村民排队要帮着种大棚。开始还要钱,后边更是要免费种菜。苟伟哪能做这事,还是带出一批村民就支持一批大棚,村民们种的菜依然被基地蔬菜铺子统一收购回来批发出去,大棚迅速在五个多月时间里变成一百五两百个,基地赚的钱很大一部分就用在这边了。但也因此而形成一条产业链。

当然,别人是看不明白的,只看到了基地在支持地方建设构建和谐军地关系。生产基地的锦旗也由一个村子变成两个村子,最后镇里市里的锦旗也送来了。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苟伟在放长线钓大鱼赚未来的钱。

猪场扩大了,从最开始的二十多头发展到两百多头,只要是谁在哪里发现有猪崽就送过来了,也只有苟伟的猪场才很少有自然死亡的事,而且猪还长得快,基本四个月就能出栏。但苟伟就是不告诉别人他怎么喂猪的,更是建起了塑料保温猪圈。从第四个月开始,生产基地每天早都会传来猪的惨叫声,然后二师兄实现了非正常死亡的美好愿望。要么一刀捅死,要么一枪打死。为地方餐馆提供新鲜的香猪肉。苟伟是严格控制部队采购的,部队有罐头,猪肉卖部队是亏的,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提供一点。

豆腐石磨改成了电磨,一个小豆腐作坊改成了土腐厂,各类豆制品不仅供应本市,向周边地区辐射,成为基地最赚钱的一个项目。

军嫂们的工资从最开始的一千块升到了两千块。有些偷懒的家属或者仗着老公是某某的军嫂眼红想要更高的收入,苟伟一个字对付,“滚!”两个字打发,“不允!”

再说多了苟伟就开始骂人,骂完直接开除。直到首长拎着酒带着菜与苟伟称兄道弟喝一杯道了歉才让军嫂回来。如此三两回大家都知道苟伟就是块滚刀肉,谁也不敢不努力工作,反而处处敬着他。苟伟也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在钱的方面绝不亏欠。

对于绩效好的店铺或者敢于自内地去采购的店铺,又或者是敢把高原特产卖到内地去的店铺实施半承包制。发一千块工资,亏了基地担着,赚了自己拿走大头,基地占个小头或者一点都不赚。走顺了,那就自付盈亏了。一个月下来赚个一万多两万也是有的。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店在吹牛说基地很能挣的原因。

甚至有些扛不住烈士家属支出的徐斌也求着苟伟安排了好些烈士遗孤。

当然,苟伟也不是清廉的家伙一点都不赚。自己挣个盆满钵满的同时,几个兵的收益也从一百多块到每月发一万多奖金,这些是不可能入帐的。

苟伟的脾气越来越臭了,自从他收到魔女的信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格式文的时候脾气更是大得可以把基地给点燃。对于带的几个孬兵就骂得更凶了,动不动追得基地满地跑,这也成了基地一景。要是哪天没见苟伟追着骂人都会有军嫂问“苟头(苟队的谐音)是不是出差了,还是生病了?估计生病了!”

相当一部分军嫂盼着苟伟生病,也从一个侧面应证了苟伟不适合管理,行为简单粗暴。苟伟是不亏待自己的兄弟的,每人每个月都能拿一万多块让兄弟们很满足。有了这些钱,兵们对于苟伟的打骂也就认了,甚至故意让苟伟打一顿出气撒火,一切朝钱看。

如此大的一个生产基地只有九个兵,队长还只是个兵这明显是不合适的。各级领导包括徐斌都不相信一个基地运作半年多的纯利润只有三十多万元。要知道苟伟当初一个豆腐白菜一月就是四万块,现在差不多四十多个店了,半年再怎么着也不止这么点。很多军嫂很明白地说一个店一个月至少得


状态提示:第十六章 基地变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