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玄幻奇幻>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第99章魔鬼教官苏烈

之所以选这五种阵法,自然是有考据的。

鹤翼阵是古代战争的常用阵形,不用猜也知道这是根据战争实际一定会发展出来的阵法。

因此这是一种专供包围敌军时所用的阵形,此种阵形,主将位于中央(多半是弓步兵),两侧是副将.两侧最好使用强的部队(骑兵为多),当敌人后方有己方部队出现时,两翼立刻可以拉长,跟我方部队会合,立刻形成包围阵型。

鱼鳞阵则是把兵团分成五到六段,一层压一层的阵形,

主将的位置是位于中后方地区,请注意,鱼鳞跟锥形阵的不同点,就在于三角形的宽度,锥形阵更为宽阔,而且鱼鳞阵在前方的部队,通常跟保护主将的部队一样是很密集的。

这样的排列就造成跟锥形阵不一样的结果,由于锥形的部队比较散,所以互相推挤效果小,移动速度非常快.但是速度稍慢的鱼鳞阵却可以进行突击(因为最前方的部队很密集,全军才不会被冲散,锥形却会)但鱼鳞跟鹤翼阵都是“文雅式阵形”。

也就是主将不用辛辛苦苦地冲在前面亲自带头进行攻击,而是躲在后面(例如武田信玄,诸葛亮)进行指挥和调整,但是鱼鳞阵的防守力很弱,如果被人从背后这么一冲,立刻就会全军溃散.因为背后几乎无人守护。

所以,基于这种利弊都十分明显的基本阵势进行操练之外,凌皓还酌情增加了偃月阵、鸳鸯阵、螃蟹阵的操练。

偃月阵,顾名思义,就是全军呈弧形配置,形如弯月,是一种非对称的阵形,大将本阵通常位于月牙内凹的底部。作战时注重攻击侧翼,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月牙内凹处看似薄弱,却包藏凶险,大将本阵应有较强的战力,兵强将勇者适用,也适用于某些不对称的地形环境当中。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记载道:“右翼军继步军北引而东,作偃月阵,步军居中,骑军据其两端,使贼不见首尾。”

鸳鸯阵则是一种更为适合单兵作战的阵法,阵形以11人或者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

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种的操作,有效杀敌关键在于整体配合,令行禁止。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地进行了结合,也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

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

戚继光正是凭借着此阵法,率领着“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螃蟹阵则是清晚期,太平军作战时三队并列的战斗队形。

螃蟹阵要求左右两翼人众,中路人较少,形似螃蟹状,故名。

它是太平军常用的克敌致胜战法。另有记载说,太平军常用两翼钳形合围战法,名为蟹鳌阵,战法与螃蟹阵类似,或为其异名。

战斗中,这一种阵法,极为灵活,根据敌情变化极多。如敌仅分左右两队,就以阵的中队分益左右翼,也成两队。如敌前后各一队,就合左右翼的前锋为一队,以左右翼后半与中间一队合而平列,以为前队接应。如敌左一队兵多,则变偏左阵。右一队兵多,则变偏右阵。如敌出四、五队,也分为四、五队次第迎击。其大螃蟹包小螃蟹阵尤为著名,其法或先以小阵与敌交战,后出大阵包围,或诈败诱追,伏兵四起,将敌包围。

螃蟹阵变化虽然复杂,但损左益右,移后置前,运用之妙,在于统将根据敌情,临时指挥。其进退开合的疾徐,只须几个大旗手娴习,全军望大旗向那里就向那里奔赴。所以一军用了几个大旗手,便可以指挥万众,略无参差,提纲挈领,深得以简驭繁的妙用螃蟹阵(一作蟹螯阵),又称为荷包阵,也称为莲花抄尾阵。

而螃蟹阵的布阵方法要看敌军分为几队,然后灵活地改变阵法进行迎战。

如果敌军仅有左右两队,便把阵中中间一队分别增派到左右两翼,也变成两队。如果敌军是前后各一队,则把左右两翼的前锋合为一队,使左右两翼的后半部分军队与中间那一队人马合起来,变为一支平列的队伍,做为前队的接应。如果敌军左边一队的兵力多,太平军也变为偏左阵;敌军右边一队兵力多,太平军就变为偏右阵。如果敌军分为四、五队,太平军也立刻变换成四、五队,分别迎敌,采用大阵包小阵的方法。有时先以小阵迎战敌军,然后排出大阵包围敌军。有时小阵的军士装成战败,诱使敌军追击,进入埋伏圈后,伏兵四起,包围敌军,阵法变幻莫测。

至于队伍是向左还是向右,是向前


状态提示:第99章魔鬼教官苏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