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自古长安西风雨>第3章 纤指开新白玉香(求收藏

“小伙子,看样子你是吃不惯这些粗茶淡饭,还是再喝点粥吧。”周大嫂走了过来。

“谢谢您,周大嫂。”耿小凡礼貌地回答,不管这个男人对自己友好不友好,周大嫂应该还是可以信任的。

“这是你周大哥。”周大嫂向耿小凡介绍,又瞪了周大一眼,“你老拿着刀干嘛,吓到人家了!”

“嘿嘿!习惯了!”周大赶快收起刀,有些不好意思地挠头。

“周大哥,也谢谢您,这鱼烤的不错,要是再有点儿盐就更好了。”耿小凡也赶快跟周大打招呼。

“盐巴倒是有,怎么弄?”周大好奇。

“盐巴?您能给我拿一些吗?”耿小凡突然有了个想法。

“等着!”周大转身走了,不一会儿拿着一个小布袋回来了,打开,里面是一块白乎乎的“石头”。

耿小凡又皱起了眉头!盐巴,这就是盐巴?这能吃吗?

想了一下,耿小凡还是有办法了,找来一个小碗放入盐巴,浇入热水,让盐巴自然溶解。

“这,你这是要蘸着吃吗?”周大瞪大了眼。

“周大哥是心疼盐巴了吗?”耿小凡看着慢慢融化的盐巴,笑了。

这种连粗盐都算不上的盐巴,不提炼一下怎么吃啊。煮盐提纯,对他这个工科硕士来说,还真不算什么。不过今天太晚了,只能先凑合一下了。

眼看那块盐巴融化了一小半,耿小凡也看到了周大满眼的“惋惜”神情,他捞出那块“石头”又装回了周大的小布袋里。

“今天太晚了,就先用这么多吧,明天我给你制盐。”耿小凡笑了,把布袋还给周大。

端起那多半碗“盐水”,耿小凡嗅了嗅,伸舌头轻轻尝了一下,虽然有些苦涩,但还是有咸味的。

拿起小羹勺舀起盐水,轻轻淋洒在烤鱼上,然后再到篝火边烤。

沾了盐水的烤鱼在火焰上发出“滋滋”的响声,耿小凡反复地用盐水“刷”鱼,反复地烧烤。

不一会儿香味飘了出来。闻一闻,嗯,这下好多了!

撕下一缕鱼肉,放进口中。嘿嘿!还真不错!

“周大哥,您尝尝。”耿小凡将烤鱼递给了周大。

“还能这么吃啊!”周大其实也早闻到了香味,也不客气,接过烤鱼,学着他的样子,也撕下一缕,“呀!真香!老婆,你快尝尝!”

周大有些激动,赶快将烤鱼又递给周嫂。

“嗯,这味道从没吃过!”周嫂也不住地点头。

“以后就这么吃了!太棒了!”周大忍不住地激动。

“别,以后我来烤吧,这么烤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耿小凡笑了,他看看篝火边正在烤着的野兔什么的,知道肯定不会好吃到哪儿,真是可惜了!

第二天,耿小凡主动承担了商队“大厨”的职务。

第一件事,必须是煮盐。他把商队大部分的“盐巴”收集到一起,开锅煮盐,为了过滤杂质,他忍痛牺牲了自己真丝t恤的一条袖子!

纤指开新白玉香!

耿小凡看看自己的手指,纤长、白皙,也算纤指吧。嘿嘿!

大家看着他变戏法一般,把一锅“盐水”变成了晶莹洁白的“细盐”,都瞪大了眼睛!

有了盐,耿小凡开始发挥自己的烹饪才能。也不能说烹饪,毕竟商队外出能带的炊具太少,基本上只能“煮”和“烤”。

尽管工具简陋,但耿小凡还是把各种食物做的“美味可口”。他很快赢得了周大的赏识,得到了全商队的认可。

逐渐跟商队熟悉起来,他也开始旁敲侧击。他得先弄明白自己到底身处何时!

可是,问了几天,唯一让他弄明白的是,这个商队的确是来自“四川”,带了十几车茶砖,要去“云中”换马。

云中,如果他猜的不错应该是在内蒙古吧。

可是关于具体年代,整个商队也没几个“明白人”,除了知道现在是大汉天下,今年刚改元“竟宁”之外,什么也打听不出来了。

竟宁!竟宁是谁的年号?历史上那么多年号,他怎么记得清!

所以,当他百无聊赖地躺在马车上欣赏蓝天白云的塞外美景时,突然听到周大“敕勒川”的歌声,他的吃惊可想而知!

这歌他太熟悉了,小学就学过,可他记得太清楚了,这是南北朝民歌!而现在,应该是汉朝,大汉!

“周大哥,你在哪儿学的?”耿小凡必须弄清楚。

“雁门关外,那里的人就这么唱的。”周大有些不好意思,没想到这个奇怪的小伙子对草原民歌感兴趣。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耿小凡轻轻唱了起来,“是这样吗?”

“没有前两句啊,阴山我知道,敕勒川没听说过。”周大听着耿小凡的歌声,虽然他唱得挺“有味道”,但草原牧民们可不是这个唱法,而且也没有前两句。

“阴山脚下就是敕勒川啊!”耿小凡想了想,虽然自己没去过阴山,但这首歌从字面意思就能看的很清楚,敕勒川就在阴山下啊。

“没听过,或许我没到过那个地方吧。”周大摇摇头。

“哦!”耿小凡不说话了,他开始计算。南北朝和汉中间隔了三国、两晋,很可能这首歌是汉朝就在传唱,只是到了南北朝才流传起来,以至于宋朝人收录进“乐府诗集”时,弄错了时间。看样子现在应该是汉朝,很有可能是东汉。

天啊!自己怎么这么悲催!竟然会


状态提示:第3章 纤指开新白玉香(求收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