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明政客>第五百五十六章 局势的微妙变化

虽然说府州县衙门奏报,流民的情况,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可苏天成还是有些不放心的,让柳敬亭到汉中府和延安去看了看,柳敬亭看到的情况,都是不错的,至少流民都已经暂时安置了,官府给予了救济,不存在饿死人的情况。

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听到了柳敬亭的禀报,苏天成放心了不少。

要说苏天成这个巡抚,表面看,恐怕是所有巡抚中间,最为轻松的一位,他很少过问具体的每一件事情,总是拿捏大的方向,具体的事情,悉数让下面的人去做,而且他给诸多知府的建议,也是这样的,不要完全沉湎到具体的事情之中,要多多关心身边的大事情,所谓的大事情,就是老百姓生活情况,官吏是不是认真做事情等等。

可是不是辛苦,只有苏天成自己知道,他感觉到,自己恐怕比所有的巡抚都要辛苦,因为目标不一样了,其他的巡抚,只要按照朝廷的要求,署理政务就可以了,可自己不行,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关心百姓的生活,如果说百姓过于贫穷,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且因为时代不同了,他特别关注军队的事情,没有强悍的军队,什么都保不住。

内心深处,苏天成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改变官吏的认识。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事情,轻易不敢提出来,几千年来,官吏都是对上面负责的,说白了就是对皇上负责,一切都看着上面,若是上级对你不满意了,怎么做都是没有用的,你照样丢官。甚至是丢掉性命,苏天成的想法有些不同,官吏要对上面负责,令行禁止,这是必须的,但官吏更应该对下面负责。就是对老百姓负责。

这和建设家庭的认识差不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族兴旺富裕,为了家族,愿意做出来奉献,那是因为他知道,他必须对自己的家人负责,其实当官也是一样,你必须对辖区内的老百姓负责,既然是父母官。就有责任和义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在家天下的明朝,一切都是属于皇家的,这个认识,轻易不敢提出来,若是宣扬开来了,人家就真的认为你是要造反了。

不过苏天成知道,机会成熟的时候,他是会推行这样的认识的。也只有这样,让老百姓来评价官吏。甚至一定程度上决定官吏的仕途了,恐怕各级的官吏,才能够真正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必须为老百姓办事的。

陕西的情况,稍微稳定一些了,苏天成想到了自己的表态。

流寇逃窜到四川去了。根据暗线得来的情况,流寇的发展很是不错,闯王李自成确实有本事,不仅很好的整合了流寇诸多的头目,而且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在四川的龙安府、保宁府、夔州府和潼川州等地方,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了。

四川总兵官秦良玉,多次率军围剿,无奈流寇经过整合之后,战斗力大为增强,而且得到了不少老百姓的拥护,明朝军队遭遇了几次的失败,为此四省总督鹿善继还遭遇到朝廷的训斥,也曾经集合军队,进行大规模的围剿,没有什么成效。

根据暗线的禀报,流寇的人数,重新超过十万了,这些军士,大都经历过了战斗,远不是以前在陕西时候的战斗力了。

四川的实际情况是,官军无力完全剿灭流寇,和流寇形成了对峙的局面,零星的战斗时有发生。

潜伏在流寇内部的暗线,分析出来的情况是,李自成很是谨慎,一直都在集聚力量,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很有可能在四川开始大规模的进攻,甚至直接占领重庆府,与朝廷对抗,四川历来被称为天府之国,这里的地形复杂,三国时期,蜀国依靠这里的地形,延续多年,险些成就了霸业,李白的《蜀道难》表明了这里易守难攻的局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快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如果任由流寇在四川发展,一旦真正形成气候了,将是明朝的最大隐患了。

苏天成的注意力,慢慢转到流寇身上了,北边暂时没有大的战事,孙承宗出任内阁首辅,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强了北边的军事部署力量,在拨付军饷方面,向山海关、大同一带倾斜了,后金得知孙承宗出任了内阁首辅,加强了山宁锦防线之后,也变得老实了很多,以前经常出动的满洲八旗,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踪迹了。

至于说榆林、宁夏一带,满洲八旗更是不敢涉足,这里有江宁营和明朝新军,战斗力都是异常强悍的,到这里来骚扰,就是自找苦吃。

孙承宗写了三份信函,委婉的提到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关于剿灭流寇的事宜,言鹿善继和秦良玉等人,感觉到很是吃力,四川的局势,慢慢变得不稳定,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陕西,第二件事情说到了北边的后金,虽然后金一段时间没有进攻,但他们加紧在锦州宁远一带的建设,明朝在山宁锦一带,也就是控制着几座孤城,其余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后金实际控制,特别是失去旅顺港口之后,明朝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没有能力扩张,能够守住山宁锦几个据点,就很不错了。

山海关一带的边军,实际战斗力,确实比不上满洲八旗,这是实际情况,在北边一带,流传着一句话语: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女真也就是指的后金的满洲八旗。如果说边军和满洲八旗展开野战,战败的可能性在九成以上,多年以来,明朝依靠的是人数上面的优势,据守城池,才能够抵挡满洲八旗的进攻。

苏天成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六章 局势的微妙变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