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民国之钢铁狂潮>第805章 解放东北(五)影响

“嘁!一帮子什么玩意这是!丢人败象的,我堂堂中华居然让这么一堆废物统治了二百多年,真他娘的憋屈!”

王樟堂不但没有一分兴奋,反而被这群人的拙劣表演和恶心操行弄得一肚子火气。他不是那些文学大家历史专才,没有那种超脱时空冷静看待的胸襟和气魄,也就无法理解,当年的祖先们是怎么轻而易举的丢了万里江山,却被几十万鞑子生生给一统天下的。换做是他生在那年头,随便招呼招呼弄几万人,也不至于一分抵抗力都没有?

想不通,肚子里有火,那就必须发泄出去才行了。作为朱家军里面骨干,继承发扬大老板的光荣传统,决不能为别人的事儿委屈自己,不爽,就揍人!

他这么一发邪火,当地的满遗们就遭了秧!这边“天擎战车”稀里哗啦彻底轰平了伪满皇宫,部队如潮水一般涌入城市,按照找到的名单和之前情报部门弄到的资料,挨家挨户的开始抓人。

想当初,日本人的支持下,伪满洲国从上到下委派了整套的正职官员,下边儿给日本人当狗腿子的数不胜数,不少被日军收编的土匪胡子流氓恶棍也都穿了官衣戴官帽,冠冕堂皇的人五人六,但多半都是鱼肉百姓横行乡里的混账东西。

今天可是到了秋后算账的时节。偏生这帮人又没有多么好的眼光,看不明白前景,没有提前撒丫子跑人,王樟堂带的大军突然扫荡过来,立马全都圈在家里,此时被检举出来,当初做下的恶行一点儿都跑不掉。军队可不是警察。朱斌也根本没想过要当什么仁者无敌的王道治理,基本上符合条件的,杀无赦!

这边厢日军还没清理干净呢,城里头已经杀的人头滚滚。不必担心会引起民间剧烈反弹,整个东北三千多万人绝大多数是汉民,七成来自于山东。八成多是北方闯关东的后代,此次攻进来的几乎都是老家的部队,两下子一联络,群众基础就有了。又因为老百姓多半安分守己,作奸犯科的是极少数,这团结大多数人,坚决打击一小撮的勾当,那也不是某党的专利---十几年前革命军就那么干过!

长春闹得天翻地覆,正式宣告所谓满洲国的谢幕。皇帝被抓了。都城被攻陷了,部队全打散了,大臣都被抓了,后台主子失败了,还有什么好吆喝的?

朱斌动手的速度实在太快,或者说他控制的节奏够好,让一大群在后边支持闹腾的列强当时有点傻眼!

北边,老毛子们刚刚集中二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杀到边境线。结果在蒙古北部激起了激烈的对抗,先头部队被灭之后。朱可夫黑着脸命令两个师的前锋挽回面子,结果没有出他的预料---大清洗搞得军心涣散,下级军官素质糟的跟豆腐渣一样,高级军官们除了推卸责任,揣摩史大林同志的心意之外,指挥作战能力实在惨不忍睹。即便是有了一堆先进武器,对上气势如虹且经过长期血火磨练,兵锋正盛的朱家军,高下立判!

朱可夫不能认输!他的前途和命运都关系到战斗的成败上,可不想为史大林错误的政策背黑锅。刚刚被摆出沿着远东大铁路三线并进的进攻姿态,满洲国垮台了!出兵的借口没有了!

改成为满洲国复仇?好像关系没好到那份上。为主持国际正义?你丫一个红色政权,全世界都要围攻的货色,都得不到西方主流社会承认,搞哪门子的主持正义!也行不通!

当然借口也可以不找,以老毛子一贯的操行,做抢劫的事儿通常都是现干了再说,你说什么、反对什么都当做没听见,爱咋咋地!

可现在麻烦来了。日本人还在缠斗,与东北接壤的区域,黑龙江北方已经接火,海参威那边还夹着日本人,蒙古已经顶上去了,西疆的盛世才那混蛋早都被朱斌收服,现如今带着五万精兵死死堵住门户不放,战线一拉几千公里长,不是那么回事啊!

一时间,朱可夫进退两难,而史大林同志得知情况后,居然也下令暂时保持克制,继续局部冲突,但不要扩大化!

为什么会这样?朱可夫心知肚明,一切只因为日本人败的太快,让钢铁同志心里头有点打鼓。没有战胜的绝对把握啊!

这事儿还得从当初两方面在诺门坎一场战斗说起。当时的远东苏军可说是用光了所有的手段,却被当时心不在焉的关东军给弄得损手烂脚,损失惨重,可以说是失败了的。

而那么强大的关东军,却被朱斌带着人群殴了几个月,造成五十万死伤还多,虽然日本人够坚韧够拼命,但结果谁都看得到!日本人用几年时间抢下来,不惜工本经营的东北四省防御线,最为复杂的数千里山地工事,被一点一点的消磨干净,并一直打到了现在,基本上,百万日伪军被死死困在一省之地内,动弹不得了。

朱家军到底有多强的战斗力?史大林通过陕北方面搞得比较清楚。出了两个主力师参与作战以来,那边的武器装备不但鸟枪换炮,战术方面也得到了极大加强,更因为在百万大军轮换中不断的更新角色,又一直坚持在一线不动摇,尤其是当老蒋的精锐们都撤走之后,留下来参与了真正的进攻作战,一下子显露出他们对手的强大内涵!

如果说之前是靠着人多武器好生生磨死了日军,那么现在却以区区三十万对百万日伪军,以少打多却进取迅速,平原山地各种战场,狂飙突进,攻城略地侵略如火,日军居然完全挡不住!海上登陆攻坚,打得又


状态提示:第805章 解放东北(五)影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