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明风八万里>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一样的大清国

如果是别人询问这个问题,哪怕是姜曰广这样的阁臣,刘永锡都用“整合南方再行出兵”这个答案来糊弄,但既然是李定国问出这个问题,刘永锡自然是非常坦诚地给出了答案:“近在咫尺谈不上,总得有几个月的整训时间,国家也需要稍稍缓一缓,但北宋先南后北已经是前车之鉴,咱们绝不能重蹈覆辙。”

李定国知道刘永锡说的是宋初故事,虽然形势完全不一样,但是不趁现在建虏两次南征大败而归的机会乘胜追击,等到清国整合北方休养生息之后北伐就是梦幻泡影。

李定国只是提了一个他认为有些不妥的建议:“既然陛下已经着手北伐,那为什么要让孙可望与郝摇旗两位将军南征?这都是真正劲旅,现在让他们回师应当还来得及。”

刘永锡听到李定国这么说当即笑了起来:“孙可望不南征的话,由谁来统领西营诸将?”

李定国没想到刘永锡会这么考虑问题。

如果孙可望继续留在两湖的话,以他的资历与威望,肯定是继续由他统领西营旧部,可是孙可望南征之后自然是轮到李定国来统领西营旧部,这让李定国受宠若惊:“陛下如此厚爱,李定国必然以国士相报!”

刘永锡当即笑了起来:“李定国就是李定国,只要你能替朝廷尽忠,我这一片苦心就没有白费,而且让两位将军南征还有另外一重用意你可知道?”

李定国知道刘永锡是考验自己,虽然答不出来也没有什么问题,但他还是第一时间认真起来并很快给出了答案:“本朝如果平定两湖广之后立即北伐,恐怕现在建虏会被逼得狗急跳墙要与本朝拼得两败俱伤。”

刘永锡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

正所谓压力就是动力,如果在徐州大捷之后就乘胜追击,恐怕会把大清国的王爷、贝勒们彻底逼急了,全面动员之后不惜一切代价与越明国决一胜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存在许多变数。

毕竟满蒙八旗的精锐马队在北方与中原的角逐占据了太多优势,但是刘永锡让孙可望与郝摇旗南征之后,就会给诸位王爷、贝勒一个错觉,让他们觉得承天朝还没准备好怎么北伐,所以才会与大清国进行谈判。

既然越明军的北伐还十分遥远,那么诸位王爷、贝勒自然是忙于解决眼前的政敌,到时候越明军自然可以趁虚而入,而且除了这一点之外刘永锡还有其它方面的考虑。

现在刘永锡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清军放弃北方直接退守关外然后不断出兵劫掠关内,那样的话刘永锡确实没有多少办法来对付北方平原上纵横驰骋的庞大马队,所以必须把清军主力留在关内慢慢解决。

他继续说道:“派孙可望与郝旗将军南征也是确实为了统一南方,李自成同样是前车之鉴!”

大顺军的崛起与崩溃都可以说是昙花一现,承天朝这次北伐既然存在很大风险,那么在北伐之前自然要最大程度整合南方资源,至少要把广东这个非常富庶的省份拿下来,而李定国一下子就想明白起来:“陛下深谋远虑,确实比我们考虑得更周全!”

刘永锡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再怎么谋划,也得大清国的王爷、贝勒全力配合才行!”

而诸位大清国的王爷、贝勒也非常配合刘永锡,虽然许多满洲贵族也觉得留在关内会持续失血,带着战利品退守关外才是最佳选择,但是既然享受了关内的花花世界,这些王爷、贝勒怎么可能会在越明军还没有出兵北伐的情况直接退守关外,所以议事的时候嗓门特别响亮。

而且他们还有一个最有力的后援,那就是在河南与陕西坐拥十万大军的英王阿济格同样要求守住现在的地盘,所以有人打出了阿济格的旗号:“既然英王已经说话了,这件事就不要议了!”

过去谁也不敢这么说,多尔衮即使不砍他的脑袋也要让他吃尽苦头,但是现在不管是多尔衮还是其它王爷、贝勒都松了一口气,英王阿济格既然发话了,这件事确实不需要再议了。

毕竟阿济格掌握着大清国兵力最多实力最强的一个野战兵团,如果没有英王阿济格的十万大军,大家都觉得大清军完全可以退出关外,但正是因为有阿济格的十万大军,大清国才能与越明朝相抗衡。

而且在多尔衮都从徐州仓促败回的形势下,大家都觉得阿济格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保全了这十万大军,可以说是大清的头号功臣,现在就连多铎、豪格、代善这些率先从徐州逃回的败将都凭借着手握重兵在议政会议上无法无天,阿济格说话自然有一锤定音的效果。

只是阿济格虽然说“不要议了”,但是因为这个议题而斗得你死我活的满洲亲贵总能找到其它话题吵起来甚至拔刀相向,而多尔衮也发现局面越来越失控了,但是他没有什么控制局面激励人心的好办法。

可现在一个甲嘛额真激动起来都敢在他面前拔刀子一阵乱砍,而多尔衮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看着大家吵、闹甚至相互拔刀子对砍,还好大家吵着闹着终于得到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好消息:“豫王殿下派往南都的使者回信了,承天皇帝的意思是两国结成兄弟之国并以黄河为界。”

对于大清国来说,这是一个很难接受的条件,如果在黄河为界,那么大清国要让出大半个陕西、山东与河南,但是在场的王爷、贝勒一下子就满血复活了:“明国皇帝真提出以黄河为界?”

“不会,明国居然要以黄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一样的大清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