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知州的公文到来,令洛水关帅府大厅里的众人为之一震,众人都在心里问,又有什么消息到来呢?
高婉君命人将公文呈上来,打开一看,这才清楚。
原来雍州知州周嗣远收到前线发回的战报后,得知前线大获全胜,已经攻下洛水关后,心下大喜。这两天他又收到朝廷指示,说大宋国已经与大夏国达成了协议,就此罢兵休战,无需再向大夏国境内进兵了。也收到了朝廷任命黄文龙为戍边统帅的公文,因此,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善后工作。
既然不用打仗了,那么新招募的那些新兵就没有必要继续养着了。此次招募的数量极大,要养这么好几万的新兵,是需要大量军饷的。战事结束,朝廷肯定不会再拨军饷下来,仅靠雍州的收入,是养不起这么多新兵的。
所以,周嗣远写下公文,让黄文龙和鲁阳等首领,留下戍边部队后,将新招募的新兵们全部带回雍州,然后集体遣散。
同时,周嗣远还命令黄文龙,将此次战役过程中,所有有功之人的名单都要报上去,并要带回雍州,前去领赏。
看完公文,大家心里都长舒一口气,仗总算彻底打完了。眼看年底,大家都希望着春节回家过团圆年呢。
料理好洛水关的一切,纪公公和高婉君决定明日一早起兵回京。黄文龙命鲁阳、费文、卞鸿泰带领乡兵和部分新兵回雍州。他自己以后则要一直留在洛水关戍边了。
因为有圣旨,小丁无奈也只得跟随高婉君的大军一起进京。而赵来喜、范三胖、赵虎几人则跟着鲁阳的部队回雍州等待遣散即可。
第二天一早,大军开拔,纪公公与高婉君的禁军部队回京都也是要经过雍州城的,因此,与鲁阳、费文的部队走同一路线。
近两万禁军,加上一万多的乡兵队伍,浩浩荡荡直奔雍州城而去。
小丁骑马跟在队伍之中,放眼望向两旁几经战火洗礼的村镇,回想这一个多月的战事,心中感慨万千。
从刚开始的一名小兵到现在,他这些天里所看到最多的,就是战争的残酷,说战场上的人命如草芥,一点都不夸张。每一次冲锋,都会有一批人如同割韭菜一样被放倒,而倒下去的每一名士兵,背后可能都会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可是,他们却再也回不去了。
因为战争,百姓们流离失所;因为战争,战士们抛尸疆场;因为战争,无数个家庭破灭……
小丁暗自庆幸自己命大,没有战死在疆场之上。同时他又想起了自己的便宜老爹田大宝,当初田大宝能够活着回去已经是万幸了,与性命相比,丢掉半条腿又算得了什么!
想起家人,小丁便又打起了退堂鼓,其实他内心之中,对于什么进京领赏,根本兴不起半点兴趣。他只想快点回家,与家人团聚,与家人一起过年。对于皇上所说的赏赐,他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有圣旨在先,小丁也不敢抗旨不尊。虽然他身为现代人,根本不屑古人的那套忠君思想,但他也知道,在古代社会里,皇帝就是老大,谁都得罪不起的,谁要是敢抗旨,那是要被杀头的,自己的这小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的。
所以,即使他内心里百般不愿意进京,却也是毫无办法,只得跟着大部队一起前往京都中州城。
途径定边城的时候,杨县令亲自出城迎接。大部队只是在定边城稍稍整顿了一下,便又继续上路。
杨县令对于众位将领那是千恩万谢,感恩戴德!要不是这些兵将们誓死坚守定边城,定边城早已如云中郡、九原郡那样惨遭荼毒了。他杨县令说不定也早已曝尸荒野了呢。
所以,杨县令不仅提前为兵将们准备好了茶酒,还特意准备了不少干粮分兵士们供他们路上充饥。在大家分手之时,不少百姓们也纷纷出城相送,杨县令更是依依不舍,带人送出很远后,仍然站在原地目送大军远去,久久不肯回城。
三天之后,大军来到雍州城。知州周嗣远和刺史费武一起接见了众位将领。周嗣远在知府大堂上,按照黄文龙提供的名单,当众赏赐了众位有功绩的兵将。基本上,除了费文以外,别的大大小小的军官和功绩突出的士兵,都得到了不同的赏赐。
就连范三胖,也因为曾经活捉康勒国而得到了周嗣远一百两黄金的赏赐。
赵来喜则因为曾经射杀过胡人小兵,也得到了二十两黄金的赏赐;赵虎几人因为曾经协助守卫定边城,和协助过范三胖捉拿康勒国,亦是得到了十两金子的赏赐。
名单上小丁功劳最多,什么营救浦边,坚守新泉,突袭敌营,斩杀敌将,制造弩箭陌刀抗敌,献计火烧土河,献计智取落水关等等,几乎每次起决定性的胜利,都离不开小丁的功劳。
但是,因为小丁要进京领皇帝的亲自赏赐,所以周知州也不便过多奖赏小丁,他也只是赏赐给了小丁一百两黄金,和上好的佩剑一柄,算作是知州对有功之人的一点心意。
领到赏赐的军官也好,小兵也罢,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唯有费文在一旁高兴不起来。别人或多或少都有所奖励,唯独他自己什么都没有。就连一直围在他身旁的卞鸿泰,也因为曾经上阵对战过敌将,且负责过押运粮草等事情而得到了奖赏。
只有他费文,一点功劳没有,还被降了职。他心里怎能不憋屈?要知道,他刚一开始到达战场时,也是踌躇满志奔着立功去的。本就想着多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