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奋斗在五代末>第五十六章 张家粮行

“既然如此,那今天枢密院递来的札子,就先压下来好了。”李谷闻言又补充道。

如果只压下竹奉璘升迁的札子,意图似乎就显得有点刻意。

自己和魏仁浦已经反目成仇了,干脆不如表现得气度小点,挑出来一点问题,就借此将枢密院的札子全数压下,李谷如是想到。

“对,定州的那份札子也有些问题,一定要严格审查一番。”王溥闻言知意,赶忙说道。

范质听到这两人的言语觉得有些奇怪。

今天怎么了?李谷和王溥两人对于枢密院的札子从来都不会过问,全都是交给范质这个懂军事的,前参知枢密院来审批。

可今日两人却一反常态,揪出一点小问题就要全盘否认枢密院的札子。

范质抬起头左右各看了一眼,看见李谷和王溥两人都皱着眉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的札子,摆出一副思考的样子。

“范相公在吗?”门外传来一声尖细的声音。

三位宰相闻言望向门口,来者正是宫中的内侍张守恩。

“陛下有请。”

张守恩的到来打断了范质的思绪,既然是陛下召见,范质不敢有片刻耽误,立刻起身和张守恩离开。

看到两人离开政事堂,王溥马上拿起桌上的关于竹奉璘的札子,誊抄一遍后叫来心腹小吏说道:“立刻送往李使相的府邸,一定要送到他本人的手上。”

李重进官兼节度使和宰相,官场一般称其为李使相,此时开封城中姓李的使相就李重进一位,王溥自然不会担心小吏弄错。

“接下来就看李使相的了。”李谷一边批阅着文书,一边说道:“这法子是谁提出来的?”

王溥想了想回答道:“是李使相家的三郎君,名叫李延庆。”

“后生可畏啊!还真给他料到了魏仁浦的举动。”李谷记住了这个和他同姓的年轻后生。

李延庆此时正带着铃儿和几名护卫,走进了位于宋城城东的东市。

此时的宋城虽然打破了唐朝的坊市格局,各条大街小巷都有店铺的存在,但东市是传统的商业区域,依旧商旅云集。

宋城地处中原腹地,又有黄金水道汴河流经,城内的东市自然十分繁华。

李延庆一行人刚刚走进东市,人流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于耳。

两侧店铺一字儿排开,来自天南海北的商品琳琅满目,四丈宽的青石路上挤满了人,全靠着几个护卫推开人流,李延庆和铃儿才可缓缓前行。

左右摩肩接踵的百姓里,有身着艳丽衣裙的年轻小娘子,她们一边跟商贩询问胭脂、眉黛和香水的价格,讨价还价。

一边踮起脚尖,透过人群的缝隙偷看年轻俊朗、衣着华贵,明显是个富家子弟的李延庆。

孩子们则骑坐在父母的肩膀上,用小手捏着黏糊糊的饴糖往嘴里塞。

还有不少拄着拐杖的白发老人也在街市上随着人流缓缓移动,人老了反而会更喜欢热闹。

也有不少富商衙内身着丝绸,带着仆从招摇过市。

人山人海的街市,和后世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没什么两样。

将护卫留在店外,李延庆带着铃儿走进一家挂着“张家粮行”牌子的店铺。

店中装潢十分简洁,木质的褐色墙壁,青石铺就的地板上横摆着几只敞口大木柜,木柜内分别装着各色粮食。

木柜后坐着的掌柜一看进来的李延庆年纪轻轻,穿着青色的云纹鹤氅,气质非凡,后头还跟着个秀丽婢女,知道是来了贵客。

鹤氅是一种从道袍改进而来的服装,宽袍大袖,以丝绸织成,可以加绒做成厚厚的外套,常年都可穿着,此时在上流社会中很是流行。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一年四季穿着鹤氅,仙风道骨的样子,李延庆一看到鹤氅就喜欢上了,也整了几件来穿。

掌柜连忙从柜台后迎了出来:“这位郎君,本店新到的米、栗、麦,全都是上等成色,不知有何需求。”

“要是这些我都不需要呢?”李延庆回道。

“本店只经营这三种粮食,若是郎君有别的需求,东市内店铺数百家,定能满足郎君所需。”

掌柜见李延庆说话如此唐突,心想不会是来闹事的吧?却仍然摆出一副笑脸说道。

望着满脸殷勤的掌柜,李延庆微笑着说道:“我若是想买这间粮行呢,不知作价几何?”

掌柜为张家经营粮行多年,还是第一次碰到上门就说要买粮行的客人。

多年经商养成的眼力让掌柜看出李延庆并非一般人,虽然东家在宋城的势力也不小,但掌柜并不想给东家惹上麻烦。

“在下也只是为东家看店罢了,这得问过东家才知道。”掌柜不卑不亢地说道。

李延庆闻言仔细打量了一番掌柜,发现这掌柜穿着丝织的黑色圆领襕衫,头顶的软脚幞头也是丝织的。

此时朝廷明令禁止商贾和农户穿着丝绸,虽然民间一向不会鸟这种律令,但丝绸价格高昂,能穿丝绸的商贾也是凤毛麟角。

回想起进门时看到的“张家粮行”的牌子,李延庆脑海里冒出了一个人,不会是他吧?

“那你东家是谁?今日可在店中?我想和他谈谈。”

掌柜闻言也是愣了愣,这年轻郎君连粮行的东家都不知道,就敢上门来无端挑衅,怕是个愣头青吧?

这年头敢在州城内开粮行的,能有简单角色么?

掌柜正要出言的时候,店内进来了一个瘦瘦的男子。

“这


状态提示:第五十六章 张家粮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