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1255再铸鼎>第269章 天下震动

1262年,1月21日,立春14日,胶西县。

“号外,号外!《江南新闻》号外,益都归正,官家大喜,朝廷振奋,天下震动!”

“册封!朝廷册封了李松寿为齐国公、保信宁武军节度使,都督京东西路兵马!”

“号外,特刊!五十文一份,欲购从速!”

随着一班加开的定期船,最新一期的《江南新闻》特刊也随船送达了胶州,很快就引发了抢购热潮。

这其实已经是这个月的第二份特刊了。第一份刊发于正月初五,京东商城的江南报社收到淮河口加急送来的消息之后,连夜编撰排字,终于在第一时间推出了一期特刊。特刊上报道了李璮请求归正这个爆炸性新闻,新闻后还专门叙述了李璮及其父李全起家的历史。最后还装模做样地分析了一下此事的影响,为迎合读者的期待,自然是喜大于忧。

这份特刊只有半幅两版,却仍然敢按常价三十文出售,事实也证明了这种爆炸性消息确实值这个价。临安城听闻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全城震动,争相抢购,印刷速度远远赶不上销售的速度,甚至再次出现了溢价的情况,一时间临安纸贵。

其实朝廷收到这个消息也没比《江南新闻》快多少,带来的震惊和惊喜也不比民间更少,贾似道连夜召集两院大员会议,人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北方除一大患矣!

赵昀听说这事之后,更是欣喜异常。他就是再昏庸,也知道李璮反正的意义啊!

从三十年前的李全开始,李家就一直是江淮防线的大患,屡屡发动对南的攻势,让朝廷和他坐立不安。如今这个大患,居然投过来了!以后李璮就不再是自己的麻烦,反而是忽必烈的麻烦了,简直是天降之喜啊!

狂喜之下,他甚至提笔亲自作诗一首:

九扶汉鼎赖元动,泰道宏开万象新。

声堲南郊方慕义,恩渐东海悉来臣。

凯书已奏三边捷,庙算全消万里尘。

坐致太平今日事,中兴宝运喜环循。

回顾这几年来的大事,先是东海国来投,又打赢了蒙古人,现在连李璮也感恩归正……我皇宋,在我的治下,这是终于要中兴了啊!

被这样的天降大礼砸中了之后,赵昀和朝廷也大方了起来,一举封了李璮为齐国公、保信宁武军节度使、都督京东西路及河北兵马的荣誉,并且恢复了他父亲李全的官职。这个待遇,比之前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东海国都高了,“王立宪”到现在还只是个郡公呢。

不过其实李璮是吃了东海人的暗亏的,要知道,历史上他造反之后,南宋可是直接封了他一个郡王呢。但现在有了一个东海国,相比之下李璮的重要性就降低了,所以只给了个国公。

李璮本人对此倒没什么意见,毕竟他现在对东海人的实力也很清楚了,能比“王国主”高上一头,他就已经很满意了。当然,这也有很大原因是他根本不在乎南宋的封赏,毕竟他是要认李唐为祖宗的人,造反山东只是第一步,将来是要北捣燕云西入关中的,什么国公、郡王之类的,跟九五至尊比起来都不算什么嘛。

册封的消息下来之后,《江南新闻》紧接着又推出了这份特刊。这个月已经有了一份特刊和一份正刊,这是第三刊,读者们可真是有福了。

但是,出于封锁消息的考虑,东海商社虽然在江南大肆炒作这个热点,却并未在北方宣传这个新闻。前一份特刊运来之后一直压着没发售,直到前天才解禁,然后果不其然一下子就引发了巨大的抢购热潮。

到了今天,这第二份特刊中的一部分也飘洋过海,到达了胶州。如同上一份特刊一样,同样在胶州引起了抢购热潮,销售速度远远超过了寻常的正刊。

毕竟,对于江南民众来说,李璮归正这事,只是千里外的一个大新闻,茶余饭后谈谈也就完了。而对于胶州民众来说,这可真的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大事啊!

在新闻发售之前,当地已经有了些风雨欲来的苗头。

大约十五天之前,胶西城突然戒严起来,数不清的红衣兵调到了城外,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然后一个巨大的船队从南泛海而来,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平底小船,但架不住数量多啊!浩浩荡荡,几乎布满了海岸线。

船队在东海海军的“护卫”下,分批进入大沽河口,然后在中央西站登陆,人和武器分离,又在陆军的监视下,一路向西回益都去了。整个队伍连片成线,不知道有多少人,一直走了好几天才走完。

事后,那些平底船有的在胶州采购了些北货就南下了,而剩下的船则就地廉价抛售掉了,倒是让胶西商人趁机捡了个漏。

听说,著名的益都李相公,哦,现在是大宋齐国公了,就在当时那支队伍里,还抽空去崂山参拜了一下。毕竟他是李耳之后嘛,当然得尊崇道教。

胶州民众对此自然是极度震惊的,但是由于没有官方口径,所以他们并不真正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各种小道消息漫天乱飞,整个胶州人心惶惶。直到前几天新闻解禁,他们才确认了这个惊天消息,然后更是人心惶惶了。

……

胶西城中。

“来了来了,”一个商人模样的富态男子,挥舞着一张刚抢到的《江南新闻(特刊)》,跑进了街边一个茶馆中,“这下是真的了,肯定得大打了!”

茶馆内,他的几个同伴连忙围了上来,对着那张报纸读了起来


状态提示:第269章 天下震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