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1255再铸鼎>第599章 进击的滕国 一

1270年,2月13日,南清河上。

“咦,前方为何如此热闹?”

一艘来自扬州的大沙船结束了在济州的商贸,现在正沿着南清河南下返乡,如今已经走了一段路,进入滕国管辖的地界了。这段路沿岸地势低,多泥沼,人烟却不多,因此以往少有人停留,不过现在前方却有不少帆影,这让船上的纲首宁寿很是意外,攀上桅杆察看了起来。

这一看就让他心里一咯噔,因为一艘挂着“滕”旗的战船正逆水向他接近过来!

这艘滕国战船无车无桨,却能逆水而行,换了别处可能会有人很奇怪。但宁寿经常来往南北,对这类船只已经见惯了,知道它并非真的无风自动,而是在水下有暗轮“螺旋桨”,此时船舱中定有力夫在拼力踏轮,船方可逆水而行。

滕国地处与蒙元对抗的最前线,与蒙古铁骑不过一条南清河之隔,所以掌控滕国的夏家一向重视水师建设,花费重金从东海国购入了这种人力暗轮船,又安装了火炮,日夜在南清河上巡梭不歇,可谓国之藩篱。

现在这“藩篱”过来,多半又是要查验商船,检查里面是否有违禁品或敌国奸细了。不消分说,宁寿又得破费上一笔,但他也没办法,人在藩篱下,怎能不低头呢?于是只能摇头叹气下去准备荷包了。

没想到,滕国战船靠过来之后,一个穿着新式制服(也就是仿造东海军制服而制造的滕军土黄色军服)的军官带人跳了过来,开口说的不是什么“检查”,而是更吓人的一句话:“根据滕国公军令,你们的船现在被我军征用了!立刻随我前行,协助运输军旅军资!”

宁寿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脸都吓白了,连忙把那个装了两枚十分钱牌的小荷包收回去,换了一整块东海银元,悄悄塞给军官,问道:“这,这位军爷,征用是何意?在下做些小本生意,若是没了这船这货,家里老小可就只能讨饭了啊!”

军官摸到了银元熟悉的手感,对他的上道很是满意,于是态度也和善了不少:“纲首毋须心忧。‘征用’不是说把你这船给夺了,只是我军现在要渡河,船只不足,故借你家这艘大船一用。待渡河完毕,纲首便可离去了,船和货都不会少你的。”

听了他的解释,宁寿安心了不少,一边招呼船工们挂帆启航,一边又有些纳闷地对军官问道:“渡河,不知是哪条河?”

在他印象中,滕国也没几条河大到需要征船去渡的啊,除非是这南清河……但渡了河不就是元国的地盘了?

军官听了哈哈一笑,随手往前边的水面一指:“就是这南清河!”

“什么?”宁寿被惊了个目瞪口呆,“那,那岂不是?”

他话没有问全,也不需要问全。军官没有回答,也不需要回答。因为随着船只的南行,南清河东岸的一个巨大的军营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数千士兵在营前整整齐齐站成了方块阵,河面上正有数十艘滕国船只和征用来的商船,把他们从东岸运输到西岸!

“真要打仗了啊!”

……

当日,沛县。

沛县,经历了无数的风云的历史名城,从它单名一个“沛”字就能看出源远流长来——这必是从上古可供取名用的汉字还很充沛的时代才传承下来的名字,比那些双字县天然就多了一份荣耀。

不过在这武力为王的时代,这种荣耀也没甚用处了。由于气候、地理、水文、人口等条件的变迁,沛县在金末元气大伤,沦落到连普通的县城也不如的境地。

八年前宋军在徐州周边坚壁清野,此地离徐州城近又靠河,自然是优先打击的目标,仅有的一点人气也不复存,到现在也没恢复过来。直到去年,这里也仅仅是处被废弃的村镇罢了。

但是到了今年,沛县却突然大变样。一伙来自东岸的强人占领了这里,以破碎的旧城垣为基础,夯土成墙,四角向外延伸,墙头架上了火炮,外围甚至还开始包砖……等到西边丰县的元军发现这个变故的时候,旧沛城已经变成一个坚固的棱堡了!

这种事显然是侵犯了元国主权的,因此,现在一部来自单州的元军就进到了沛县城下。不过他们显然是识货的,知道这种棱堡绝不好对付,于是试探着攻了一轮之后就不管了,反而在城外筑起了营垒死扛了起来。反正他们已经把事情报给了上面,是政治抗议还是派更多援军来攻城,都让他们决定吧。

然而还没等到上面做出反应,滕国夏家的援军就先来了!

滕军早晨渡河,上午行军,正午时分就抵达城外了,甚至还有闲情余裕坐地吃个午饭。他们吃的是东海产的便携干粮,现在这种产业规模很大了,滕国作为盟友,很容易就能采购到,价格也相当实惠,甚至比自己开厂生产都便宜。

于是两军就这么在城外对峙起来。

带领这支元军的张弘纪没办法,只得带了几名亲兵策马迎了上去,对着滕军阵前一员银甲大将问道:“可是夏三哥儿吗?久违了啊!本想逢春分之时去府上拜会,没想到居然今天就‘巧遇’了,可真是有缘呐。”

这位张弘纪是张柔之子。清河之盟后,张家的命运有了很大变化。张柔本人进封蔡国公(与高达的爵位相同,看来很有对着干的意思),仍然在京师陪着忽必烈。而他的几个儿子各个都有了大用,或是成为朝廷大员,或是出镇一方。张弘纪就是刚刚替代兄长张弘庆,前来抗宋第


状态提示:第599章 进击的滕国 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