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骑马与砍杀之立马横枪>第一百四十七章 刺史 4/4

第一百四十七章刺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阅兵的传统,“执干戚舞”的事迹,被先民刻在了竹简和铜器上。阅兵可以内振人心,外慑不臣。周天子检阅过六师,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君们经常在秋收之后,召集国人,先行检阅,然后进行大规模的围猎。

陈诚今日检阅军队,便有着“内振人心,外慑不臣”的用意,至于想要震慑的到底是哪些有不臣之心的人,就各自有不同的看法了。

在阅兵的次日,陈诚召集诸侯和诸侯们的使者,由中书令阎忠当众宣读了《明定国是令》。阎忠无视了大堂上众人惊人,慌张,兴奋等情绪,大声宣读着诏书。

他曾经是凉州的名士,后来成为了皇甫嵩的幕僚,再后来又跟着陈诚回到了凉州。现在他穿着最为华丽庄严的服饰,头戴黑色长冠,当着凉州的诸侯和诸侯们的使者,宣读着由他制定的诏令。这种感觉,甚至比新婚之夜更加美好。

“凉州诸郡县,除州牧直辖之朔方郡,五原郡,并廉和,灵州等数县之外,其余郡县,由各位太守自行管理.......”

阎忠的声音在大堂中回荡,不但是那些诸侯的使者支起了耳朵,就连成宜和杨秋也一样只面色凝重。陈诚和阎忠最近搞的官职体系改革,简直就是在明目张胆地另立中央,虽然还挂着凉州牧的名号,实质上跟称帝没什么区别。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三省六部”制度是要和朝廷分庭抗礼,但是只有那些有着真正智慧的人,才能看出这套制度背后的用心,那就是要将凉州的各路诸侯都整合起来。阎忠一边念着诏令,一边观察着大堂上的众人。

像是赵云,李堪,梁兴等将领,都是表情严肃。杨秋和成宜同样是表情严肃,却又和前面那些人有些不同,两人都是目光闪动,显然是在想着这道诏令对他们有没有什么好处。而那些诸侯的使者,个个都是支起了耳朵在倾听,但他们都是做不了主的人,能够将诏令听明白,然后转述回去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阎忠分心二用,在心中叹息:可惜在场众人,除了君侯之外,竟然没有一个能与说大事的。堂上这些人,不过是能够按照别人制定的目标去做事罢了,而自己就是给这些文臣武将指出目标的人!

他又想到了据说跟着董卓一起去了并州的贾诩,心道:若是贾文和在,倒是可以跟他商量一二。

诏令并不长,主要意思是将凉州现在的郡县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凉州牧直接统领,按时缴税,如果出现灾情州牧有义务派人去赈灾;如果有敌人来袭,州中有义务派兵去击退入侵的敌人。

第二种,则是成宜和杨秋这样的亲近陈诚的诸侯,每年象征性地交一些税赋,大家守望相助,结成军事同盟。如果有敌人进攻其中一家,其他两家有义务提供兵力和物资上的支援。

最后一种,则是宋建韩遂马腾之辈占领的地方。诏令上写的很婉转,但实质上的意思就是;你们自家管好自家的事,咱也不去管你。但是你们最好都老老实实的,谁敢发兵攻打其他诸侯,咱可就不客气了。

听完诏令之后,成宜和杨秋虽然事先已经知道了诏令中的内容,但还是松了一口气。两人同时听到边上的出气声,然后顺着声音看了过去。他们互相看了一眼,心中又不禁同时想到了一件事:必须要往中书省塞几个自己人才行。不然的话,哪天又弄出来这个令那个令的,说不定就对自己不利!

阎忠在宣读完诏令后,将竹简卷起,递到上首处陈诚的手中,再向后退出两步,转身坐回了他自己的位置上。陈诚接过竹简,放在了案几上,然后站起身来,对堂上众人道:“诏令既下,诸位太守当尊令而行,不得有误。”

成宜和杨秋当先下拜,口称:“遵命!”

其他使者也尽皆下拜,只有韩遂的使者面色难看,望着堂中拜伏的众人,不知道自己是该跟着下拜呢,还是拒不奉诏?

等其他人坐回座位上后,陈诚对韩遂的使者问道:“我看尊使似乎是有话想说?”

他这么一发话,其他人都将视线投了过来。这些人之中,有的是杀人如麻的沙场悍将,被这么盯着,使者感觉他自己就是案板上的鱼肉,当即呼吸有些不顺畅起来。

韩遂的使者将心一横,道:“请恕在下不能奉诏!”

“哦?”陈诚笑着问道:“为什么?”

使者推案而起,走到大堂中央,朝陈诚拜了一拜,道:“我只是一介使者,若是敢擅自答应这样的事情,回去之后,韩将军非得杀了我不可!”

“事情没办好就要杀使者?”陈诚感叹道:“韩太守还真是颇有古风啊。”

他对使者道:“既然是这样,我也就不逼迫你表态了,免得害你丢了性命。那你能将诏令带回去给韩太守吗?”

使者再拜,感激地道:“能!”

今天的重头戏唱完之后,众使者取了诏令的副本,便转身离开。杨秋身为兵部尚书,手上的事情千头万绪。现在贺兰山以西,阴山以北的鲜卑人蠢蠢欲动,还有各地驻军数量的统计,军饷和军粮的发放等,都需要他回去拿出应对方案,也跟着向陈诚告辞,然后匆匆离开了。

成宜望着杨秋远去的背影,摇摇头,道:“这般辛苦,还不如只当个太守好了。每日里醇酒美人,岂不是更好?”

陈诚笑道:“成太守之前还说若是杨尚书不想干了,由你来接任兵部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七章 刺史 4/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