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云散去,朝阳升起,阳光冲破云层洒向大地。同一片天、同一块地,却是不一样的东坞城。
从大清早开始,以衙门为中心,无数便装官兵敲锣打鼓,热闹非凡,一边敲敲打打一边大声吆喝,“乡亲们快来报名当役工,干一天活给两天饭,干多少给多少,多劳多得啦!”
“香甜的大米、雪白的馒头,来干活就有的吃,乡亲们快来啊!”
呐喊声各种各样,内容一个比一个诱人。
再看衙门前,无论高矮新旧桌子一字排开,如同一条长龙般将府衙包在中央,桌子内侧坐着负责登记的人员,有衙役文官,也有军队中的文官,而桌子外侧则是慕名而来排队报名做役工的百姓。
百姓众多,吵嚷着,好在有足够的官兵前来维持秩序。百姓们被一条条红色布条隔开,自然形成一排排,这红色布条被苏涟漪称为秩序线,从前在岳望县曾用过。
这一天,东坞城如同过了新年一般,因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在衙门口宣传是一方面,苏涟漪更是派人走街串巷深入到东坞城所有角落进行宣传。庞大的驻城军被云飞峋精挑细选出一万精兵强将时刻提防轩国来袭,其他两万人则是全力协助苏涟漪的恢复东坞大业。
其中,苏涟漪根据东坞城的主要街道,选出一千人,每二十人为一小队,一共五十个小队,共同喊着编好的口号,脚步遍及东坞城的每一个角落,务必做到偌大城内每一人都知晓消息,前来服役换口粮。
至于城外,涟漪又在军中划出三十个百人左右小分队,由三十名队长带领,针对东坞城周遭三十多个大小城镇进行宣传和动员,而将这三十多城镇百姓号召起来的目的不是别的,而是修缮管道。
已入秋季,苏涟漪已不指望着大家争分夺秒抢种一些农作物,更没天真到发展塑料大棚事业,在粮草充足的前提下,没有什么比修缮基础设施更重要的事了。
说干就干,绝不马虎!
到下午时,招工工作还在继续,但上午招募到的百姓役工已经开始投入到紧张的修缮工作当中。
苏涟漪定制了一个“工时计划”,按照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交叉综合结算所得。这些都是现代务工基本规则,但在鸾国却是第一次提出,在凌晨提出时竟被徐知府和司马秋白两人大加赞叹,涟漪只能忍着心虚接受赞美。
焕然一新的役工们干得起劲,多劳多得,谁不愿意多赚一些粮食回家?
还在排队登记的百姓们则是急坏了,都在后悔昨日未听信徐知府的话,今日没早早来排队,那么多白花花的米粮,就从手指缝中漏了出去。
因为时间匆忙,没有太多砖石可用,在修路方面,便有军队中的工匠指挥百姓们挖开坑洼不平的路面,重新将大石按秩序摆放,而后将土重新铺上,用巨大石碾压实,这种土名为夯土,在没条件烧制熟土时,夯土也是一种不错的路面。
说起来简单,但无论是挖路面还是重新排石铺土都到最后用十几人才能拉动的石碾,在生产力落后的鸾国都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即便人多力量大,但这些百姓都未受过培训,干起来也是手忙脚乱一锅粥。
苏涟漪看着闹哄哄的人群,也不着急,反正她的初衷也不是迅速修理好路面,而是找点事让百姓们干,重新调集起凝聚力和生活热情,这样便足够了。
之前很多人见过“小涟”的容貌,为了不节外生枝,恢复身份的苏涟漪便一直带着面纱,别小看这一层薄薄的面纱,这面纱防不住熟人但足以令只见数面的生人认不出了。
何况,为与之前形象区别,涟漪未着淡雅装扮,身着朝服笔挺,威严中带着英姿飒爽。
突然,苏涟漪在人群中见到一个身影,那是个男子,个子不高、很瘦,在人群中毫不起眼,但这人却是她加入奉一教的关键之一,这人不是别人,真是当是在街上认识的“骗子”李胜。
李胜混在人群中干得热火朝天,与其他几名瘦弱男子一同抬着大石,喊着口号。
涟漪轻轻叹了口气,好在一切都过去了,生活重新开始了。也不知,盲眼的李母如何了。可惜,她没机会再去探望了。
人生便是如此,他们是她苏涟漪生命中的过客,而她苏涟漪也是他们生命中的过客,过客与过客,便构成了复杂的人生。
“郡主大人,右侍郎找您。”一名影魂卫道。
如今苏涟漪无论走到哪,都有四名“跟屁虫”,这是云飞峋留下的影魂卫,这些影魂卫虽服务于苏涟漪却只听从云飞峋的命令,无论涟漪到哪都寸步不离,涟漪抗拒不得。
“人在哪里?”涟漪已接受了现实。
今日的叶轩一身藏蓝色斜纹锦缎长袍,那袍子用料名贵,明明是蓝袍,在阳光的映射下竟泛着淡雅紫色的光芒,加之手工精细,穿在其修长的身材上更是俊逸非常。
叶轩看见苏涟漪,扬起自认最帅的笑容迎了上去,“涟漪……”
刚叫出口,话还未说完,只见一名面如凝霜的影魂卫上前,将那腰刀捏在手中,唰啦一声宝刀亮出半截,寒光刺眼,在刀鞘花纹的凹槽中,还有一些诡异的暗红色。那时血!是杀人后残留下而未彻底清理干净的血迹。
叶轩粉面白了下,而后又青了下,亲昵的“涟漪”二字后,尴尬地加上了“郡主”二字,以保自己小命。
“涟漪……郡主,”叶轩勉强咽了口水,而后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