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穿越成皇储>第317章 支援北非

想要守住苏伊士运河,那只能打败北非的德军。可想要靠那些殖民地的殖民军打败德军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我建议立刻组建一支军团支援北非,保护我们的殖民地。”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国内的兵力光是应付德国人可能的跨海登陆就已经捉襟见肘了,还要组织一支军团支援北非?从哪里弄足够的军队去防守??

下面有人不满的嚷嚷道。“你敢保证在北非能打败德国人?我看还不如和德国签署个和平协议呢。”

原时空的英国之所以坚决抵抗德国,最大的依仗便是从敦刻尔克撤回来的33.8万联军和强大的海军。

有人说敦刻尔克大撤退那几十万兵力其实根本没什么,二战中随随便便就是死伤几十万,俘虏几十万。

但在后续战斗中,这些经历过德军闪电战的老兵们,因为经验丰富确确实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后来组织“诺曼底登入”的坦南特将军也是敦刻尔克大撤退中的一员。

更值得强调的是,这些不同国家的部队逃亡到英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一国家,象征的是一股凝聚力。其中重点当属法国不愿投降的戴高乐,他潜逃到英国后负责统领的就是从敦刻尔克撤退的那批法军。

而这一次,除了不到一万人侥幸逃回本土之外其余几十万联军士兵全部成了德军的俘虏;而大英帝国引以为傲的海军也连遭重创。这种情况下继续打下去,似乎也看不到什么胜利的希望。

倒不如趁现在还有一战之力,和德国签署个和平协议!

英国一战之后的和平主义的盛行并不比美国的孤立主义弱到哪去,从上到下都不希望再卷入一场世界大战。

对平民百姓来说只要不打仗不死人,就比什么都强,因此主张战争的人是不受欢迎的。这就是为什么英国会允许德国的舰队吨位达到英国的百分之三十,这就是为什么在鲍德温首相任内英国连空军优势都不愿意争一争的原因。

很多被指责为绥靖分子的人其实可以说是被迫绥靖,英国想要凭借三十万远征军就能干预欧陆是一定要在盟国的支持之下的,但是在慕尼黑的时候盟国又能帮助什么呢?达拉第说没有波兰的帮助只有捷克和法国无法对付德国,张伯伦有能有什么办法呢?欧洲在一次大战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很多东西都已经涣散掉了,发动一场阻止战争的战争听起来非常理想,可事实是谁能保证德国的执念超出了统一德意志的范畴。

等大家察觉到到德国的胃口不会仅仅满足于统一德意志的时候;也就是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从波兰事件前后开始,张伯伦的态度开始变得强硬起来。等到德国大举进攻利比时时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算是全面破产了,只能让位给战争派的丘吉尔来当首相。

丘吉尔的内阁叫做战时联合内阁,什么叫战时联合内阁?

首先这个内阁是为了打仗而成立的战时内阁。张伯伦推荐丘吉尔成立这个内阁,就是要打仗的。

其次这个内阁是联合内阁,是由工党和保守党联合组阁的。这说明在对德作战问题上,工党和保守党的态度是一致的,无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都支持要跟德国死磕到底。

所以丘吉尔根本不可能跟德国和谈;把德国干死是英国朝野上下统一的意见。

现在一听到这种孬种言论令丘吉尔顿时怒火中烧,大声训斥道。“什么叫和平协议?!我们大英帝国就是被这种所谓的和平给拖累到了现在!这种档口提和谈,那就是卖国,就是投降!

想当年,面对西班牙人的所向无敌的无敌舰队,我们的祖辈没有屈服过!

面对如日中天的太阳王路易十四,我们的祖辈没有屈服!

面对不可一世的欧洲第一名将拿破仑,我们的祖辈没有屈服!

面对强大的威廉二世,我们也没有屈服!

现在,战争还未分出胜负,竟然有人迫不及待的要卖国求荣?!”

虽然在这里吵吵闹闹,但是在坐的众人毕竟是代表英国利益的一群人,他们都是英国绅士。对于一个绅士来说,脸面问题高于一切,尤其是这是大英帝国的脸面问题!

懦弱的法国人可以屈辱地投降,但是强大的英国,绝对不能投降!

“我们为何要屈服?那我们得到的是什么?是半壁江山吗?像法国一样,还是像奥地利等等一样,成为他们的傀儡?不!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将愧对我们的祖先!”丘吉尔的话,激励着在场的所有人,不错,为何要屈服?现在的英国,还是有着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绅士们,他们有着极强的帝国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他们不会屈服!

更重要的是就算大部分人都屈服,丘吉尔也坚决不会屈服。原时空的二战,英国人之所以多次拒绝和谈,和丘吉尔也有很大的关系。虽说丘吉尔对英国的贡献十分巨大,但是也是一个非常固执而又傲慢的人,当初在一战时候,正是由于他的傲慢,才将土耳其逼到了敌对阵营当中,给协约国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而二战时期,还是因为他的傲慢,完全不顾已经摇摇欲坠的英国,就是铁了心要和德国硬刚,结果打了好几年,虽然是把德国打垮了,但是他们自己也被打残了,最终白白便宜了看热闹的美国人。

提议与德国和谈的议员被同伴鄙视的满脸涨红,低下头不敢再说什么。不


状态提示:第317章 支援北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