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国潮1980>第889章 同一条船

第889章同一条船

宁卫民的行动很快,既然想好了,执行力就是杠杠的。

饮酒会第二天,他就打国际长途和发传真回京城,跟宋华桂和邹国栋阐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当然,有的话是不能明说的。

比如五年之后,凭什么他就断定日本分公司会遇到大麻烦?

这事关日本经济结构的整体崩溃,他完全没法解释。

即便他说实话,公司那边也不会相信。

这么大的事儿,连各国经济学家都预测不出来,他凭什么“妖言惑众”?

所以,他也只能是从“卡位”的角度,来为宋华桂和邹国栋分析这件事的利与弊。

宁卫民表示,日本皮尔卡顿公司执意要在华大举投资建厂,本质原因是受日元升值影响,导致本土生产成本持续增高。

因此这个计划日方不大可能会放弃,这几乎就是他们维持外贸订单,保持公司利润的唯一出路。

哪怕华夏公司不肯帮忙,日方也必然冒险一试。

何况就是日方不来华建厂,就凭共和国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以及能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条件,其他国际品牌也必然有想来建厂的。

那么无论哪家品牌来华建厂,都一定会对共和国的服装制造业造成严重冲击,并且会逐渐改变内地服装市场格局。

换句话说,一定会对皮尔卡顿公司的现有市场占有度造成威胁和损害。

所以既然阻止不了,与其便宜别人,倒不如与同出一脉的日本公司合作。

还能让华夏公司在未来的品牌大战中,多占据些主动权,分上一杯羹。

虽然日方的条件确实很苛刻,他们态度也居高临下,很强横。

表面上华夏公司需要承担的责任多,拿的回报少,似乎很吃亏。

可毕竟建厂是在京城,这是华夏公司的主场,最后综合来看,实际上可未必如此。

首先,日方的服装制造生产水平确实是让人钦佩。

华夏公司大可以通过合作引入先进流水线,从日方的身上学习先进服装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既能迅速提高“pc”品牌服装的质量和口碑,也有利于华夏公司为日后自己独立建厂积累经验和人才。

哪怕今后日方在这家工厂上的确大赚特赚。

可华夏公司只要能少走弯路,拥有自己的厂子,那用市场换技术,也是值得的。

其次,华夏公司掌握着政策疏通渠道和上层关系,是可以在方方面面卡日方脖子的。

如果日方仅仅只凭着股权上的优势,就想当老大,那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说句实在话,这种主客关系还得凭综合实力和心智角逐,并不是提前一纸文书就能约定的。

要往早年间说去,《红楼梦》的贾府怎么样,那几个大总管不都比主子富裕吗?

往解放前来说,被大掌柜玩弄于股掌之间,耍得滴流乱转的东家,那也海了去了。

要不怎么会有刘宝瑞的相声《假行家》呢?

要再往近前了说……咳咳,大家能在一起共事也是缘分。

总之,宁卫民的意思就是,这件事只要成功立项,双方确定要合作。

之后的进展快慢和节奏,其实完全掌握在华夏公司的手里。

日本人只能眼巴巴看着,手根本够不着。

就拿建厂来说,批地,施工,物流,任何一环节,华夏这边只要随便扯扯皮,玩玩花头,就能让红头文件下不来,拖上几个月。

何况只要钱到了位,怎么花,往哪儿花,什么时候花,那还不都是华夏公司说了算嘛。

说白了,钱没到位的时候,给钱的是爷爷。

但钱要到了位,给钱的就是孙子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件事在开始立项上可万万不能拖。

华夏公司不好日方讨价还价的,应该尽快敲定双方合作的条件,让日方拨款才是。

不为别的,就因为建厂投资巨大,而日元升值趋势是长期的,可见的,人民币的前景却多半会持续性保持弱势。

那么越早让日方对大陆进行投资,对华夏公司越划算。

越是在一开始的合作条件上纠结,打持久战,华夏公司其实越吃亏。

也许争了半天,争取到的东西还不如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

宁卫民这番高谈阔论和深谋远虑,不可谓不替华夏公司想得周到,分析得透彻。

无论光明正大的好处,还是私下里能操弄的利益,都替华夏这边算计到位了。

那是煞费苦心的,想让华夏公司有一天能取日本公司而代之呀。

然而宋华桂听了却只赞同一半。

对于双方合作条件不对等这点,宋华桂倒是不太在意,认为可以接受。

但以宋华桂的道德标准,她是看不上宁卫民这么阴奉阳违,表面上打着合作的幌子,背后却惦记着耍阴谋诡计的。

她是真心觉得经商需要遵守契约精神,对待合作伙伴也该以德服人。

特别是对同一品牌的日本分公司,毕竟还有一份香火情呢,就更该以诚相待。

在她看来,中日双方因为分属不同国家,原本就有文化上的陌生感,不容易磨合,宁卫民这么干只能加重彼此不信任,那这事儿的结果还能好的了吗?

从来要想成事都得劲往一处使,就没听说互相都惦记咬对方一口,还能得到好处的。

因此宋华桂很严肃的告诫了宁卫民一番,让他把不规矩的心思都扔掉。


状态提示:第889章 同一条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