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术德站起来看了看屋外,然后招手把宁卫民叫过跟前,压低了声音。
“你小子,过去不是挺明白的嘛,该放手时就放手。怎么如今敢收这样的东西?你不会以为有了法国老板,国法就拿你没办法了吧?”
“嘿,瞧您说的,您也太误会我了。”
宁卫民撇撇嘴,“我哪儿能那么想呢。这东西我自己不留,收回来是为了捐的。咱还按上回一样,捐给国家啊。”
“嗯,原来你是这么打算的。”
康术德总算安下心来,可跟着又不禁替宁卫民担心起他爱国的成本问题来。
“那你自己不是亏了?多少钱买的啊?”
“没多少钱,这件是我元旦之后在奈良寻着的,卖旧货的老板也不懂。他把铭文当成了朝鲜文,还以为是朝鲜的物件呢。五万多円吧,按目前国内汇兑的行市,合人民币也就不到两千。”
“不到两千……”康术德点点头。
心说两千块就收个青铜器,倒也不算贵,这生意干得过。
毕竟是国之重器,既然让咱们看见了,横是不能还让这东西搁日本人手里吧?
于是口头嘉奖了一下。
“行吧,你小子这事办得不赖。虽说你个人吃点亏,也算是对得起祖宗了。既给你自己积了德,也给师父长了脸。勉强算你过关了吧。”
可宁卫民听这话,却有点不大满意。
“师父,别勉强啊。我费了老大力气,好不容易从东京给弄回来的。完全是为国为民在做古物回流。您就给这么低的评语啊?您就不以我为荣?”
“幼嘿,你还不知足?”康术德一下乐了。“你小子,就花了两千块……哦,不,捐文物政府还有奖励呢……合着你也就花一千五百块,弄回这么个汉代的盘子。还想让我怎么夸你啊?还以你为荣?你自己好意思的吗?你要真弄个西周的大件儿给我看看行了,那还差不多……”
什么时候还就怕把话给说满了。
哪怕是老江湖也备不住有河边崴脚的一天。
这不,康术德这一没留神,现世报马上就来了。
“哎哟喂,合着您是看不上我这东西啊。早说啊您!这不还有呢嘛……”
随着一声牢骚,宁卫民就给掏鸟蛋似的,一二三四五……一件件的从旅行箱里往外掏东西。
大大小小有十三四件,无一例外,也全是《朝日新闻》包着的。
康术德的眼珠子都快瞪成鸽子蛋了,看着宁卫民掏出来的东西一件件份量都不轻。
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声音打颤了。
“你……你可别告诉我,这些都是……青……青铜器……”
“老爷子,还是您高明。随口一说,您就说着了。可不都是青铜器吗?豆、簋、鬲、甗、爵、尊、斝、觚,我看着差不离儿。而且大半是有铭文的。我估计怎么也得有一件是西周的吧。弄不好运气好还能碰着个商代的。不过,还是那句话,得靠您给断呀……”
“这么多!”康术德不由倒吸口凉气。“你都是怎么搞到的?”
“不瞒您说,我元旦病愈之后,去日本中部转了转。可不是只去了奈良一处,京都我也去了。这俩地方的旧货市场太多了。来自于咱们国家的古物太多了。我当然是挑要紧的先买啦。”
好嘛,青铜器的数量一下子成了十几件。这意味着什么?
说明宁卫民在这上面花了大钱了。
而且还意味着他在冒着超乎寻常的风险啊!
“可……可这事儿多悬啊!”
康术德吃惊之余,更禁不住后怕。
“你不要命了?怎么这么胆儿大啊!这些东西你就敢明目张胆的往回带啊!知道的是你要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走私呢!这么大的数量,要被查出来,都够枪毙你三回了!”
“您别激动。”
宁卫民知道师父是替自己担心,澹澹一笑。
“我又不傻,我能不惜命吗?明跟您说吧。我回国前早跟大使馆打好招呼,留了备桉了。这边呢,文物局也早有消息了。机场海关拦不了我,就是查出来,我也有大使馆的证明文件啊。所以啊,您要赏玩,还得抓紧时间。春节三天假一过,人家文物局可就该找我要东西了。”
宁卫民这话算是到位,真是安了康术德的心了。
当然,他这份大方也是够让人侧目的。
因为哪怕一件就按几千块算,这一捐也是好几万了,更别说这些青铜器的真实价值了。
老爷子算了算账目,也不禁为徒弟感到肉疼起来了。
确实有心想夸宁卫民几句,可一时都难以开口啊。
但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宁卫民误以为,他这些东西还不能打动师父,他又从旅行箱里掏出一个漆器匣子来。
打开是个布包。
再把布包小心翼翼的打开,摊在桌上,又露出了两本线装书来。
“老爷子,您再看看这两本书。我也是要捐的。”
“啊!这……这是宋版书啊!这你也要捐啊!”
不看则以,一看更是大吃一惊。
手拿书籍的康术德手也哆嗦了,几乎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
“没错。绝对地道的南宋‘浙本’!你看这字,典型的欧体,字体长方,书丹笔画一丝不苟,毫无懈怠之处。字字挺拔秀丽。再看这白口,上鱼尾,左右双栏的版框。尤其是这儿,版心的下端有个‘郑’字,这是刻工的名字。再看这书的纸为黄麻纸。